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李白篇

诗句网 333 0

  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嫡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李白,世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性爽朗大方,喜欢纵酒赋诗,广交友。李白诗作大多在醉酒时所写的,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古诗——李白篇-第1张图片-诗句网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是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途中所看到的景色,中间四句写诗人途中偶遇的斛斯山人家里所见,后面六句写诗人与斛斯山人把酒言欢、听曲赏景以及诗人陶然忘机的感慨。(题外话:查询了注释,一开始不理解:却顾所来径是”回头望下山的小路“的意思,但是第一句写了诗人正从山上往下走,所以下山的小路不是在前面吗?为什么会是往后看呢?但是往下读,我就理解了确实是”回头望“,因为”苍苍“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所以写下本诗,告诉自己及时行乐。这首诗写诗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一开始诗人独酌花间一壶酒,场面非常单调。于是诗人把天边的明月、月光下他的影子和他自己在内,比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标签: 唐诗三百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