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伟人是改了谁的诗呢?

诗句网 241 0

  原标题: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伟人是改了谁的诗呢?

  公元1910年秋,17岁的教员第一次出走韶山,要到外乡的东山学堂去念书。这是他第一次奔向外面的世界。临行之前,他改抄了一首日本人写的七言绝句,夹在父亲每日必读的账簿里。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首诗为《七绝·改诗赠父亲》。因为教员的改抄,这首绝句成为诗歌史上最著名的言志诗之一。

  七绝·改诗赠父亲

  

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伟人是改了谁的诗呢?-第1张图片-诗句网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们来看下这首诗。

  前两句直叙志向,语气坚定、果断,不容质疑。大有不达目的人不休的劲头。作为只有17岁的少年,已经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心性。这里的“立志”与“誓”,强化了少年诗人坚决的态度。

  后两句展示出闯荡的雄心和豁达洒脱的精神。“桑梓”即桑树和梓树,古人家家种植,代指家乡或父母。诗人表示大丈夫志在四海,走到哪里是哪里,不必依恋故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毕竟人生处处是风景,好男儿应该胸怀广阔,看到更大的世界。这里“桑梓”与“青山”的借代用法,为全诗增添不少文采。

  

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伟人是改了谁的诗呢?-第1张图片-诗句网


  诗的确反映了诗人的远大抱负,虽然只有17岁,具体目标是什么还很模糊,但那种压抑不住的鸿鹄之志是显而易见的。

  少年诗人留诗父亲,一是表达自己对求学的渴望,二来也让父亲看到自己的决心,更加放心。至于第三,肯定还希望父亲对自己更多一些理解与支持。毕竟这个求学机会,还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

  

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伟人是改了谁的诗呢?-第1张图片-诗句网


  关于这首七绝,一般认为是少年伟人改自日本有“维新三杰”之称的西乡隆盛,对比两诗,发现本诗只是把第一句的“男”改为“孩”,第二句的“死”改为“誓”。改后,更符合自己少年离家的境况。

  

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伟人是改了谁的诗呢?-第1张图片-诗句网


  但西乡隆盛也并非这首诗的原创作者,他也是从别人那里改过来的。这个人叫释月性,是个日本僧人,他比西乡隆盛大11岁,而诗作于他27岁离家时。原诗题于壁上,一共两首,西乡隆盛改的是第二首。原诗如下:

  将东游题壁其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对比下来,原诗与西乡隆盛改诗差别较大,改后明显通畅,词意也更为练达。到少年伟人那里,已经是二次改动了。改动之后,词意更畅达、更精炼了。

  《七绝·改诗赠父亲》也因此成为伟人诗词中脍炙人口之作。伟人的诗词也是从这里开始走向成熟。不必要等到他的《沁园春/长沙》。

  伟人说,诗言志。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心声,莫过于读他的诗词。一代伟人宇宙般宽广的胸怀,更多精彩的伟人诗词艺术,尽在下面这本珍藏版诗词。


标签: 心灵鸡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