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诗人高準爱国诗五首赏析之三四五

诗句网 304 0

  台湾著名诗人高準爱国诗五首赏析

  黄光曙/文

  祭诗魂,振华夏,铸国魂

  ──高準《诗魂》赏析

  众所周知,中国历代以来,大概没有谁像屈原那样能够将祖国、人民的命运同自己的自身命运与诗歌理念、实践和创作坚贞地维系于一体、并独创一种骚体以引领千年的风骚。他既是华夏五千年文明长河中的皎皎者,又是祖国诗歌领域中当仁不让的翘楚。他毕生嗜诗之风骨为魂、以忧国忧民为魄的风范,一直以来,都与浪漫爱国理想主义的大纛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无疑已经成了华夏诗魂也系国魂的代名词。适值1973年屈原的2250年祭日之际,祖国大陆的“文革”正如火如荼,而台湾的恶性西化又空前“弥漫”,大中华祖国的格局已然仿似昔日三闾大夫所处的内忧外患之逆境。这个时候,如何唤起民众的集体觉悟以达到振兴华夏再铸国魂的目的,便成为了所有良知者尤其是文学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集诗人、学者于一身既学贯中西又反对全盘恶性西化的高準教授,遂禀承二千余年的屈子风骨,写下了《诗魂:屈原2250年祭》这一爱国主义浪漫诗歌的名篇,以期在祭念诗魂的同时,唤起民众的荣誉自豪感,从而共同努力,重振华夏河山。

  诗的开始即以《楚辞》中典型的诗意时空的高度浓缩和“离骚句式”的巧妙穿插,完成了心目中祭典盛况的重现。第二段述说了屈子的“爱国”诗歌被后世传唱的悠久影响。第三段提炼出了真正屈子精神“孤洁兮忠贞……/悲悯兮忧愤……”、敢“向罪恶抗争”的“真善美圣”。第四段将屈子精神广泛地化入“祖国”版图的“壮丽”“原野”中,成为了“我”当下的“热爱”。第五段更将这种诗的祟敬置放于东西方影响超卓的大诗人群星系中,印证出我们的“诗魂”这“亘古的冠冕”的“杲杲的光焰”,没有谁能“掩盖”。第六段通过将“诗魂”物化的“永生不朽”的“神木”形象,喻示了即使是大陆“文革”全面否定传统全面砍伐祖国文化的“吴刚挥斧”、即使是“文革”所造成的空前浩劫的“万里”“荒烟”,也终究难以损毁祖国这“诗魂之邦甸”。于是,在第七段中,顺理成章,中华民族的文明命脉也暨“民族的诗魂”肯定是“不死的凤鸟,一再重生”,“必将从火浴里再度洒布清芬”,诗至最后,诗人也不由得热血贲张着直抒胸臆了:“祖国,请让我献身!”从而让自己也随同所歌颂的对象一道,升华成了大中华民族文明的共同“诗魂”。让悲祭的热血戛然而止于生命的升华,让《离骚》的绝唱成为了自己的和歌。在充分祭念屈原的同时,既歌颂了祖国的诗魂,又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全诗每段4行,共分7段28行。感情丰沛,句式整齐而严谨,韵律铿锵,隔行一韵,甚而两行一韵乃至四行一韵到底,诗节整饬,排列讲究,层层递进,仿佛一面面旗帜猎猎奔突于韵律的交响变奏之中,充分让“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闻一多语)在其诗中达成了完美的和谐。其排比、拟物、隐喻、博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和“离骚句式”的交互穿插运用,无疑已经臻入化境,为全诗意境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最好的建构。

  诗魂

  ──屈原二二五○年祭

  想那初夏江南,何等璀灿!

  那洞庭的波光,金碧辉闪,

  涉江以采菱兮,桂棹兰桨,

  丛丛的薜荔呀,在汩罗江畔。

  芳菲满目的江南啊诗人的故乡,

  潺湲的江水呀,歌着你的诗章。

  你的诗——瑰丽兮激扬!激扬着

  千古爱国的心房,缠绵的肝肠!

  啊你孤洁兮忠贞,热血沸腾,

  你悲悯兮忧愤,向罪恶抗争!

  你呼号行吟,要唤起谁的振奋?

  你化入清波,却留下了真善美圣!

  看!那山川壮丽是你的词彩,

  那万里的风云,是你的天才,

  那浩瀚的原野,是你的气概。

  诗人的祖国呀,我多么热爱!

  请试问:荷马或但丁,歌德或雪莱,

  意大利与爱琴海,莱茵河与不列颠,

  谁又能篡夺,你互古的冠冕?

  谁又能掩盖,你呆呆的光焰!

  啊啊民族的诗魂呀诗魂之邦甸!

  你原是那永生不朽的神木参天,

  谁能信那吴刚挥斧斫得断桂叶?

  那神州万里如今却弥漫着荒烟?

  啊啊,诗魂的民族呀民族之诗魂!

  你原是那不死的凤鸟,一再重生,

  你必将从火浴里呀再度洒布清芬!

  为你祝祷呀,祖国,请让我献身!

  (1966年初稿,1973年端午诗人节改)

  雄 浑 磅 礴,壁 立 千 仞

  ──高準《中国万岁交响曲》赏析

  适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中国所特有的空前的民族劫难的繁复性和动荡性以及不可思议的劣根性的影响,不仅仅只在大陆、在台湾,而且还在海外,都有不少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持虚无态度,主张全盘否定。甚至还有主张连维系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汉字也应以拼音来取代的论调甚嚣其上。正是在这种“田园将芜”的大背景下,正如诗歌是俗世生活的投影抑或哲思意义上的反动一样,其时在澳洲雪梨大学东方文学研究所探寻中国新诗历史的台湾诗人高準,遂萌生了“以一首诗全面而又不失于烦琐的包罗我中华历代的历史光荣与未来的期望及中华山河之美”(作者原诗附记) 的源始之“在”。至七六年十月,大陆“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传来,诗人“深感兴奋”,运笔如飞,顺利煞尾,迄经数月,终于完成了多声部交响长诗《中国万岁交响曲》的首稿。基本上,这些“存在”之因素在时代的横轴上当作的坐标,正是理解高準写作该诗的重要前提。

  该诗以密实的焦点,突出地展现了被放大的爱国情操在当时世俗时代中的缺位。它以海外游子对于祖国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定位于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一往情深的礼赞、对于祖国昌盛历史的辉煌时代的回溯、对于祖国各个时期的英雄业绩的缅怀,以及对于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响往的期望。

  全诗除结尾的副歌合唱以外均是每段六行,一共十七段,长达98行,共分《山河的礼赞》、《历史之光荣》、《英雄的人民》、《光明之展望》等四重奏式的交响乐章。为了既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也不损伤全诗气势磅礴的韵律诗律美,作者有意隐去了分部小标题,仅以段与段间隔的*号来表示另一重奏乐章的开始。

  全诗第一段至第五段为《山河的礼赞》,通过鸿蒙太空中广角镜般的定位,涵摄了以“帕米尔”、“太平洋”、“黑龙江”、“芒市”、“昆仑”、“钱塘”、“苗山”、“巴颜喀喇山脉”、“黄河”、“大江”、“秦岭泰岳”、“五湖三峡”、“燕赵”、“江南”、“西湖”、“漓江”、“洞庭湖”、“长白山”等坐标共同组成的大地正是我们自《诗经》中“关关的睢鸠”以来日夜“歌唱”的“光荣的祖国”和“五千年创造与奋斗的家园”,是自“盘瓠”开天以来经“黄帝飞驰”和“后禹”“号令”的“滋乳着多少英杰”、“孕育几多圣哲”并“激荡多少悲歌慷慨”的“灿烂的源泉”,强调了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永恒的爱恋”。

  遂有第六至第八段的对于祖国《历史之光荣》的回顾。通过对“神农氏”、“嫘祖”等神话的追溯,和历代君王将相“鹰扬牧野”、“一统神州”、“志临四海”、“万国衣冠来朝拜”等典型典故的阐释,以及屈子的“行吟”、陶潜的“菊花”、李白的“明月”、华夏的“神秀”、“诗圣”的“名扬世界”等诗化的描写,象征了曾经繁荣昌盛的辉煌时代的祖国文明依然“永远创造着时代”。

  第三乐章起迄自第九至第十三段。通过对“忽然转入了茫茫的长夜”并“冲破了那漫漫的黑暗”后“昂然站立在地球上”的华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于祖国再度振兴的美好祝愿:“我愿你百世千年,永远是立地顶天/……/任谁呀又能把你的光华掩盖?”。

  第十四至第十七段是第四乐章《光明的展望》。经过对于冲破两岸世俗政治的藩篱而“坚定的”“守候着”我们“共同的明天”的倡仪,礼赞了华夏山河和辉煌历史的鞭策及其英雄人民的洗礼后,诗人情不自禁地将感情升华成为了对于未来祖国的祝福和展望:

  啊,你终必要扫除一切的阴霾,

  金光灿烂,普照世界!

  万方乐奏,天上人间!

  金光灿烂,普照世界!

  万方乐奏,天上人间!

  于此,一部大型多声部管弦交响乐在副歌的合唱声中戛然而止于这高亢而嘹亮的时代强音中:既是哲思的祝福,也是共同的心声。

  这首脍炙人口的积极浪漫理想主义杰作甫一发表,即受到了广泛注目。可笑的是,当时还两度有人将它略加更改而排除原作者姓名后予以抄袭刊载。这当然受到了诗人愤怒的指斥。其后,它又被诗人自己反复地进行了三次苛刻地修改,才成为了现在的全貌。

  该诗一韵到底,全部以《中华新韵》中的“十四寒”为主,共享了五十五个韵脚,其中,又交缠插用了十二个“四皆”以强化感情的顿挫和韵律张驰的扬抑变化。全诗韵脚整齐,诗律整饬,深谙中国古典神话、历史和文学的传统精粹,从而精于用典化典,信手拈来,仿如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并充分运用对偶、排比、拟人、象征、活剥等诗歌表现技法,将典雅而古朴的诗歌抒情性与内在韵律的音乐性及其极为强烈的爱国情操达成了完美的和谐。

  《中国万岁交响曲》全诗一气呵成的黄锺大吕般的气势,无疑是雄浑而磅礴的。它仿佛天地间的一轴立体壁画一样峙立在读者面前:背景着祖国五千年生生不息、不断蜕变而创新的历史文化血脉,融神话、典故于文学一炉,寓史于诗,复活了众多雕塑般的文明标本元素,让人在充分充满民族自豪感的使命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优秀古典传统修养所赋予的层次丰富的音乐性,从而让诗人的爱国情操和他的韵律系统一起,在他精湛的诗歌语言中,成为了时间的最佳记忆形式之一。在既发挥当代积极的理想浪漫主义的爱国精神的同时,又光大了民族历史文化命脉的优秀古典传统,合而为一,它不可避免地迅速成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名篇的杰出代表作。

  中国万岁交响曲

  从帕米尔皑皑白雪的东面,

  一万里路,直到太平洋浩浩的西边,

  从黑龙江荒寒漠漠的河沿,

  一万里路,直到芒市郁郁的芭蕉林间,

  那是我光荣的祖国之所在,

  五千年创造与奋斗的家园!

  那昆仑耸峙,玉龙隐现,

  可犹回荡着穆王八骏的风烟?

  那塞草黄沙,飘风烈烈,

  或是呼应着黄帝飞驰的轩辕?

  那钱塘波浪,莫非是后禹最后的号令?

  那苗山芦笛,竟是否盘瓠遗世的馀絃?(注一)

  万方之中央呀是巴彦喀喇山脉,

  闪闪的繁星冷浸着铮淙的清冽,

  铮铮而北,腾跃着,腾跃着黄河浩荡,

  淙淙而南,奔流着,奔流着大江日夜。

  从此是两条发自心脏的血脉,

  拥抱着,拥抱着那永恒的美丽缠绵!

  啊,美丽的地呀灿烂的源泉!

  锦绣的江山呀,你滋乳着多少英杰!

  那秦岭泰岳,自古曾孕育几多圣哲?

  那五湖三峡,从来曾凝注几许诗篇?

  那燕赵风云,曾激荡多少悲歌慷慨!

  那江南春水,曾浸润几许儿女情怀?

  啊,芳菲的地呀永恒的爱恋!

  关关的睢鸠呀,歌唱在潺潺的河边。

  杨柳已飘烟,谁能忘那西湖的潋滟?

  月黄正似水,堪掬否那漓江的清浅?

  袅袅的秋风,吹拂着洞庭的红叶,

  呦呦的麋鹿,蹦跳在长白山的林间。

  啊啊,创造与奋斗的家园!

  你代代呀放射着多少璀璨的光焰!

  自从那神农氏种下了第一粒稻麦,

  那嫘祖采下了第一颗蚕茧……

  辟草莱,开沟洫,治九河,定九州岛,

  荜路蓝缕,胼手胝足,创下了尧封禹甸!

  啊,那是谁鹰扬牧野,典章制度垂久远?

  那是谁一统神州,万里长城惊万代!

  那是谁驰骋天山,慷慨壮志临四海!(注二)

  那是谁威扬八极,万国衣冠来朝拜!

  那造纸、印刷与罗盘,更是谁的创建?

  啊,永恒的青春啊,你永远创造着时代!

  啊啊,青春灿烂的家园!

  泽畔行吟呀,是谁洒布着兰蕙的芳洁?

  朵朵菊花呀,是谁酿成了永世的诗篇?

  举头望明月,是谁把清辉夹入了你的书页?

  造化钟神秀,更何人诗圣大名扬世界?

  多少珍花香草呀,馥郁着人类的心田!

  而你忽然转入了茫茫的长夜,

  你辉煌的生命曾在黑雾里遮掩。

  但当你冲破了那漫漫的黑暗呀,

  当灿亮的朝霞再度映上了你晶莹朝露下的容颜,

  你是多么分外的绚丽鲜艳呀,

  你昂然站立在地球上呀,是这样的挺秀雄健!

  啊,看呀,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祖国呀,你每一滴的血液呀都在流向光明!

  灌溉着,灌溉着每一个细胞,每一片芳甸,

  鼓舞着,鼓舞着每一根神经,每一座心田!

  在黎明的光辉下奋斗创造,

  不息的奋斗向前!

  啊啊,如花如画的祖国呀!

  山岭上呀是你翡翠的林海,

  平野上呀是你金黄的稻麦,

  风吹云涌是你草原的放牧,

  万点明珠是你广大的油田,

  你呀是这样的俊美皎洁!

  啊啊,祖国呀祖国!

  地灵人杰的创造奋斗的家园!

  我愿你神州十亿,人人尽是英雄!

  我愿你五湖四海,处处奋斗着豪杰!

  我愿你万里江山,遍地欢声雷动!

  我愿你百世千年,永远是立地顶天!

  啊啊,天下之中的如花之国呀!

  你原是一注永恒不绝的甘泉,

  灌溉着心田呀膏腴着人间。

  你原是呀一丛永不熄灭的焰彩,

  燃点着生命呀照耀着世界!

  任谁呀又能把你的光华掩盖?

  啊,那么,就让我们这样的相约:

  虽然是相隔着万山重重,白浪滔天。

  每当那第一声鸡鸣啼破了暗夜,

  我们要亲密的呼唤着彼此的名字,

  深情的,守候着,共同的明天!

  坚定的,勇敢的,从头迈越!

  啊,卿云灿,曙光现!携手且挥鞭!

  西出玉门,春风杨柳舞翩跹,

  北驰翰漠,极目无限牧草连,

  南望琼崖,沧海朝霞波滟滟,

  东临台岛,玉山莽莽傲云间!

  昂首高歌,且直上--珠穆朗玛巅!

  啊啊,魂牵梦萦的文明之邦呀!

  风起兮云飞,举目呀是碧海青天,(注三)

  拔剑兮扬眉,盈耳呀是波涛澎湃!(注四)

  啊,你终必要扫除一切的阴霾,

  金光灿烂,普照世界!

  万方乐奏,天上人间!

  金光灿烂,普照世界!

  万方乐奏,天上人间!

  一九七六年十月成稿

  一九八0年及九O年各增一段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最后加工

  原注:

  一.据考证,盘古开天的传说是从盘瓠的神话而来,起于西南苗族。此句中的“盘瓠”是综合了“盘古”与“盘瓠”二名,以兼示开天辟地与苗族渊源的两项含义;并且,也是盘瓠公主的简写,以与同句中的“芦笛”“余弦”相接应。

  二.临西海,典出《后汉书.西域传》;“甘英,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观大秦。”大秦即罗马帝国,故西海即地中海。

  三.风起兮云飞,用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典故,暗寓其下一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盛况的期盼。

  四.拔剑亏扬眉,是天安门诗句“我哭豺狼笑,扬眉剑出鞘”的典故。

  文化爝火的崇敬

  ──高準《谒孔子墓》赏析

  《谒孔子墓》是诗人高準教授献给中华文化圣人孔子的礼赞。在大陆痛定思痛地结束并反省了“文革”的荼毒而且决定改革开放之后,因有感于注定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孔子精神中的“礼乐诗书”、“仁心仁术”等中华国粹在百年中国尤其在“文革”中几近湮灭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长期以来的积弱难返,高準遂于1989年5月以诗追记了他于头年初冬拜谒山东曲阜孔庙的感受。这一“为‘五·四’以来新诗人拜谒孔墓向孔子致敬之首”(《高準诗集全编》封底介绍)的举动,无疑也象征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既充分表达了对这一东方文化巨人的景仰,又表达了对所有中国人敦化祖国以期重振华夏的热忱期勉。

  诗分4段16行,一韵到底,使用了中国自“五·四”以来由闻一多倡导并推行的新格律诗体,极为注重情调、节奏和韵律的整体表达,诗风整饬,韵律悠扬,情景交融。第一段前二行与后二行分别以两组对衬句法写出了初临孔庙时那“肃穆”而又令人“仰慕”的氛围,尤其是深具新颖形象感的第四行,在历史苍桑的交感之中,无疑已经传达出了天人交贯的诗思之“在”的存在性;第二段刻画并肯定了孔子精神对积极人生的“谆谆教诲”,并以第三行强调了孔子教育家的风貌与师生相长的优美气氛且隐隐含有对衰落与变质之现在教育的忧患感慨;第三段重点站在历史高度回溯了孔子“燃亮”“文化的爝火”后在中华大地上“辉耀”的“礼乐诗书”、“仁心仁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等杰出贡献,指出正是这些孔子哲理教会了人们“仁”、“智”、“勇”三者齐备地“不惧”当代的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忧虑中国文化从兹毁灭并应打倒孔子的重重浩劫式“险阻”;第四段第一行将《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典故活用成了“暴雨不终夕兮您就是见证”(据作者见告其所以改为“暴雨”而非沿用“骤雨”是后者已经显然“不足以显示文革之暴烈”),而随后一行中的“剥极必复”则活用《易经?剥卦》典故,突出地象征了孔子哲理的永恒不屈性。并在向心仪既久的这一文化“圣哲”“致敬”的同时也期勉着所有华夏子孙都能够“承先启后”地仿效孔子敦化人世一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

  全诗以谒孔墓为起,以孔子“礼乐诗书”为承,却以《老子》与《易》理为转合,完全融化了中华文明的三条主要文化脉络,写得肃穆、庄重而又无限祟敬。质朴中透露出百折不回的耿介,庄严中洋溢着难以泯灭的哲理,傲骨铮铮,跃然纸上,正与孔子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仁”、“礼”精神相契合,将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到了令人无尚荣光无限“仰慕”的新境界。

  谒孔子墓

  一步步走入那柏荫的深处

  瑟瑟的凉风啊叮咛着肃穆

  一步步消除了心头的尘俗

  悠悠的浮云是仰慕的凝注

  悄悄地站立在高大的碑前

  枯草啊满覆着永恒的黄土

  不辍的弦歌啊何处再寻觅

  谆谆教悔着是人生的正途

  文化的爝火啊由您而燃亮

  代代呵辉耀着是礼乐诗书

  您教导着什么是仁心仁术

  惟不忧与不惑能不惧险阻

  暴雨不终夕兮您就是见证

  生生不息的血脉剥极必复

  深深地鞠躬啊向圣哲致敬

  承先启后啊振我中华民族

  己巳四月八日即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二日

  追记去岁初冬曲阜之行

标签: 爱国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