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

诗句网 223 0

  蒙城:惨烈的蒙城保卫战

  从周元死守蒙城到小涧“两广军”阻击日军,到新四军取得板桥集战斗的胜利,蒙城这片热土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时至今日仍让人热血沸腾。

  640.webp.jpg

  日军坦克正驶进被炮火袭击后的蒙城南城门楼,背景是历尽沧桑的万佛塔。

  周元:守城三日 为国捐躯

  1938年4月,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捷”后为了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日军作战,决定放弃徐州地区,实行战略转移的部署,命令国民党第48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一团防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掩护主力撤退。

  周元副师长遂率步兵2400余人于5月6日赶至蒙城。

  与此同时,日军从南京方面抽调装备精良的第9、第13师团,见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转移,该部立即调转方向,沿蒙蚌路和涡河向西扑来。

  7日,蒙城东门各村、南门外阵地,都受到日军骑兵、步兵及炮火的猛烈攻击。周元带领将士凭靠灵活多变的打法将日军的阵线逼到了几里之外。8日,日军又增援2000余人包围了蒙城县城。

  9日上午,日军以飞机、大炮为掩护发起总攻,均被击退。日军又调装甲车、坦克30余辆冲入城内,周元组织敢死队迎击,展开激烈的巷战,击毙和打伤日军1000多人。同时,守城官兵也伤之过半。

  下午,周元带领部下突围,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周元守卫蒙城,阻击日寇,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人,虽然蒙城沦陷,但他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时光流转,周元与将士们的英气在蒙城长存,周元的后人如今经常到他的墓碑前缅怀,而更多的蒙城儿女也会在心中为他树立一座无形的丰碑。2014年9月1日,周元正式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板桥集战斗:**打下日军飞机

  640.webp (1).jpg

  彭雪枫(右)和张震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飞机残骸前留影

  1940年6月27日,八路军第二纵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他们在当年就打了一场“漂亮仗”。

  1940年11月16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以及宿县、蚌埠等地的伪军共5000余人,附坦克30余辆,在数架飞机掩护下,向淮上地区进犯,驻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指战员奋起迎战。

  17日上午8时,日伪军先头部队迅速展开,对板桥集形成包围态势。10时,日伪军分两路连续发起冲击,均被击退。战至18日拂晓,部队向安全地带转移时,在唐集南和王集又分别与南坪集出动的日伪军3000余人遭遇。

  日军有飞机、坦克掩护,第五旅和特务团指战员勇猛冲杀,击毁敌坦克和汽车10余辆,击落敌机1架,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板桥集战斗重创了日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创造了八路军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战例,被光荣地写进我军军史。

  为让这段历史扎根这片土地,深植民众心间,2006年11月17日,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在蒙城县板桥集镇雪枫公园落成,这里也早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谯城:新四军打响皖北抗日第一枪

  短短两年时间,虽然守城官兵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亳县县城两次落入敌手。日军作威作福,烧杀淫掠,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水深火热。  

  两年时间,两次沦陷

  1938年5月24日,刘汝明的68军进入亳县接替汤恩伯部的防务,次日完成作战部队布置。

  从26日至30日,日军利用重型装备进犯大寺集,在炮火掩护下强渡涡河,期间不断增强兵力,并向县城发起进攻。日军冲破防线将县城四面包围,重炮轰城,步兵爬城均被击退。30日夜,日军步兵攻入城,双方展开巷战。

  31日,守城部队转移,亳县县城第一次沦陷。

  1938年9月,亳县城内的日军撤到商丘,城内保留少数伪军。9月8日,安徽省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余亚农率3个大队会同在亳驻防的第3支队,收复了县城。

  1939年4月25日,日军兵分三路向亳县进犯。26日,日军在重型炮火的掩护下逼近城郊,炮轰县城,薛阁塔被击中,死伤30余人。9时许,日军3架飞机与大炮一起轰炸城墙,守军通讯断绝,各部没有放弃抵抗,日军攻进城后,双方展开巷战。就在守城部队准备一部作战,一部冲出西门收容士兵进行反击时,日伪军突然向收容地进攻,守军被迫撤退。

  至此,亳县县城第二次沦陷。

  水深火热的沦陷生活

  640.webp (2).jpg

  群众跑反

  沦陷后的亳县,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记者翻开1986版《亳州党史资料》,在一篇名为“日军侵亳罪行”的座谈记录中,了解了沦陷后的亳县人民的苦难生活。

  第一次沦陷前,40多名无辜群众在日军的轰炸中死伤。沦陷后,留守驻军百余人烧杀淫掠,凶残至极。用老百姓的被子棉衣给马做脚垫,因变蛋的蛋黄是黑色的而将老板刺死,残忍轮奸瓷器街一名妓女,几乎令其丧命……日军在亳百日,人民惨遭蹂虐,财产被掠一空。

  第二次沦陷后,日寇在县城成立了日伪特务组织新民会,为控制群众,在城内发良民证,方便盘查。日军驻城指挥部位于姜家公馆,其西院地下道关押的人有进无出,其东院空地是日军使用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狗咬等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的地方。以至于姜公馆在以后的许多年没人敢进,甚至不少人不敢来这里烧纸钱,悼念亡魂。

  日军在城内的暴行激起当地群众的不满,也涌现出一批自发抵抗的群众。一位年轻卖杏小伙面对日军的狂妄,毫无畏惧地将两个鬼子打跑;德振街一回民上街卖鸡遇到抢鸡的鬼子,他抡起扁担将鬼子打跑;一位私塾先生刘佩五写出了“门前犹国土,岂肯树降旗”的诗句,表现出了民族气节。

  这一次,日寇在亳城盘踞长达7年,日货充斥市场,导致城内工商业凋敝,欠下了累累血债。

  芦家庙战斗:新四军打响皖北抗日第一枪

  640.webp (3).jpg

  民众自发的抵抗无法对日军形成有效震慑,而芦家庙战斗打响了新四军皖北抗日第一枪,极大鼓舞了皖北人民的抗日决心。

  曾家老店是谯城区芦庙镇芦家庙战役的主战场。这里茂密的树林、环绕的壕沟、斑驳的老墙、村民的讲述,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战争的枪声。

  1939年元旦过后的一个夜晚,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向皖北进军,进驻河南省永城县书案店。这时,日军已经侵占了鹿邑。为阻止日军前进,彭雪枫派第二大队队长滕海清率部插到鹿邑和商丘之间及商亳公路两侧,相继打击敌人。1月8日的夜晚,滕海清带尖刀排和三个连,分两路进入芦家庙,对分散住在曾家客店和玄帝庙的日伪军进行分割包围。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大获全胜,打死打伤日伪军百十人,俘虏一百多人。芦家庙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侵犯亳县的企图。

  这场战斗意义非常深远。它的胜利奠定了苏鲁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在整个苏鲁豫皖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场战斗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在当地早已妇孺皆知,其爱国精神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得以沉淀、发扬。

  涡阳:新四军第四师在涡北的那些事

  涡阳是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抗日名将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浴血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影像和战斗的足迹。

  从新四军游击支队到第四师

  640.webp (4).jpg

  1938年9月30日,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电令,彭雪枫率领新成立的新四军游击支队373人从河南省竹沟出发,东进豫东、皖北创建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10月11日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三支队、肖望东带领的先遣大队会师并合编,共1020人,仍称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

  1939年初进入皖北,在亳北、涡北、永南一带活动。1939年6月,彭雪枫率支队主力进军淮上,开辟了淮河以北,涡河以南,津浦路以西怀远、凤台、蒙城、宿南之广大地区。

  1939年8月下旬,支队领导机关由淮上返涡北,9月1日至3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曹市集牛氏宗祠召开支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总结一年来的斗争,讨论各项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9月6日进驻新兴集。

  1939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达新兴集,支队改称为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6月下旬,黄克诚率八路军一部到达新兴集与六支队会师并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7月27日,黄克诚奉命率部东进,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四纵队重新整编,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2月19日,八路军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5月,四师东撤津浦路以东地区。

  彭雪枫给“谢老太太”的亲笔信

  640.webp (5).jpg

  发生在新兴集的“六一战斗”中,涡阳“谢氏三兄弟”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1940年6月1日上午,新四军六支队在新兴集召开五卅运动15周年纪念大会。日军得知消息后,集中千余兵力,汽车数十辆,兵分四路从临涣、黄口、永城、亳县围剿而来。彭雪枫沉着指挥,疏散群众,组织部队迅速展开肉搏近战、英勇还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此战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我军也有重大伤亡,群众有34人被杀,997间民房和支队礼堂“精忠堂”被日军烧毁。

  在这场战斗中,警卫连连长谢继祥被载入了史册。不仅因为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身先士卒,保护战友,更因为他们三兄弟全部牺牲在了抗日救国的战场上。其兄谢继书曾在彭雪枫部任副营长,深得彭雪枫的赏识,于1940年4月被国民党便衣队伏击杀害,并将他的首级悬于龙山集示众,制造了“谢继书事件”;其弟谢继良在彭雪枫部任通讯班长,1940年4月1日,年仅19岁的他倒在了对日作战的血泊中。

  3个月,3个儿子全部牺牲,老父亲伤痛过度,不幸离世。为了安慰家住涡阳县丹城乡谢庄的谢老太太,彭雪枫给她写了一封亲笔信,称他们一家“为了抗日救国英勇牺牲,满门忠烈,留下无上光荣”,并在信中将谢老太太和岳母比美,表示“努力打走日本鬼子,为您的儿子复仇,使您能过安乐日子”。整封信中,彭雪枫为谢家思虑周详,感情真挚,可见确实被这一家人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

  310多位英灵长眠“辉山”

  640.webp (6).jpg

  1944年4月至5月间,日军发动中原战役,国民党50万大军不战而退,失城30余座,失地千余里,中原民众沦于敌人的铁蹄之下。8月15日,彭雪枫率四师主力奉党中央、华中局命令誓师西征。经小朱庄、八里庄、保安山等战斗,至10月,基本完成收复豫皖苏失地的任务。9月11日,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

  为了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45年春,四师参谋长兼十一旅旅长张震和路西地委书记吴芝圃决定在雪涡县(今涡阳县)曹市集东灰山,将西进以来十一旅牺牲的革命烈士集中建一公墓,改“灰”字为“辉”,公墓于1945年7月奠基,年底竣工,公墓中央15米高的纪念塔镌刻着“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涡北抗战殉国烈士纪念塔”20个金色大字。塔前的四方碑亭上面刻着310多位烈士的英名和彭雪枫传略。

  从1945年至2005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和关注下,历经9次整修,这座烈士公墓现已更名为“辉山革命烈士陵园”。

  利辛:誓死反击

  英勇就义的秦连生

  在利辛走访记者发现,当地抗日战争期间一些重要的战役和重要人物活动轨迹并不多见,但是一位国民党排长表现出的气节触动人心,他叫秦连生。

  翻阅了众多史料,记者在《利辛县志》中发现了一小段关于秦连生的记载:“1940年2月20日,日军500余人乘10多辆坦克和50多辆汽车到王老人集扫荡。时国民党二十师侯镜如部某营三连驻防王老人集,连长改扮潜逃。三连某排排长秦连生,自告奋勇指挥全连奋勇反击,经过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多数官兵阵亡,秦连生被俘。”

  虽然,他没能守住疆土,但是当日军用铁丝穿住他的双手拉到王老人集北头,浇上汽油焚烧之前,他高呼出了“打倒日本狗强盗”的口号,正义凛然,毫无惧色,让人心生敬佩。

  根据《利辛县志》记载,日军随后放火烧毁900多间房屋,打死打伤居民20多人。同年,日军从涡阳开出坦克、汽车50多辆到王市集扫荡,炸毁房屋10余间,抢掠商铺、居民百余家;后又到附近马大庄进行抢掠,并糟蹋妇女数十名。同年年底,日军从蒙城、商丘出动坦克进犯张村铺,烧杀抢掠后撤离。 (汪玉琼)

标签: 爱国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