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母爱的诗歌?

诗句网 190 0

  第一,先秦的《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

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

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下来就是:“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

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

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

  这首诗赞

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母亲的明理、美德;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

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

,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

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

物是线与衣,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

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

下。最后两句是前4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

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

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

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

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

  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

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

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

恸。

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

  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

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

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

秘,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这是对

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儿女的,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

正是人品的折射。

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

和难舍的亲情。其实,母爱的崇尚和感戴,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十方

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

亲生儿子一样。

  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

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若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请将其设为“好评”,谢谢!。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孟郊居官溧阳尉时,为迎养其母而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任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谢榛认为孟郊诗“苦涩如枯林朔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又韩愈以散文著称,时有“孟诗韩笔”之誉。

标签: 赞美秋天的诗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