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鹦鹉赋》创作原委,以及祢衡与碧姬凄美的爱情故事

诗句网 242 0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狂士”祢衡(下)《处士正平》

  文:小A斯蒂芬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怀古诗《望鹦鹉洲怀祢衡》,全诗前八句怀古,后八句抒发心境,既刻画了祢衡才华横溢以及孤傲不羁的性格,又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祢衡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不济的感慨。诗中所传达出的对祢衡的态度,其实也是千百年来多少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及文人墨客们对祢衡的普遍认同。

  在这首诗中所提到的鹦鹉洲,原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外的大江之中,据传说鹦鹉洲的名字正是来自于祢衡所作的名赋《鹦鹉赋》。这件事还要从祢衡被曹操“发配”往荆州说起。

  在上一篇中我们讲述了祢衡被曹操“发配”到荆州的前因后果。

  祢衡到荆州以后,可能是由于之前就在荆州居住过的原因,又或者是荆州的文士圈子听说了祢衡大骂曹操的故事,所以祢衡在荆州可以说是名动一时,受到了荆州牧刘表以及荆州士人的礼遇。这一点与小说中又不一样。

  据《后汉书》记载,祢衡在荆州的时候刘表对她极为的重视,甚至达到了“文章言议,非衡不定”的地步。也就是说刘表所有的表章都要由祢衡来进行定稿。有一次,刘表和其属下文人一同草拟一封奏章,几乎是倾尽了所有人的才思。奏章拟定完了,刘表就拿给祢衡看,祢衡只看了个开头就将这封奏章毁坏之后扔在了地上。刘表当然是会有些生气,可是祢衡却拿起笔,只在须臾之间就写成了一封“辞义可观”的奏章。刘表看了以后“大悦”就愈加的敬重祢衡。

  不过,时间一长祢衡的狂士性格又显露出来,这一点很明显他并没有吸收在许都的教训,可能他并没有认为他在许都的表现有什么问题。据史书记载祢衡“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

  想来刘表和曹操一样,都是不想被人指责为不能容人,可又都不想见到祢衡这个“讨人厌”,才想出了继续送的主意。不过,刘表这一次把祢衡送给的人,可是一个十足的军阀,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就是黄祖。

  在大多数读者的印象当中,黄祖是一个十足的武将,算是一个粗人。但是有人考证,黄祖的祖上可能是汉和帝时期的宠臣,历任尚书左丞、魏郡太守、尚书令黄香的后代。黄香就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中的主角,他的老家正是荆州江夏郡安陆县,也就是今天湖北省云梦县,可以说黄香是安陆黄氏家族的开创者。所以黄祖虽然是一个军阀,可其实也是一个士族子弟,并不是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莽撞粗鲁。刘表任命他为江夏太守看重的正是他安陆士族的身份。

  祢衡到了江夏之后,开始的时候同样受到了黄祖的礼遇,黄祖当然还是要任用祢衡负责文书工作。

  有一次,祢衡写完了一分文件,黄祖看后拉着祢衡的手说道“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黄祖不但非常看重祢衡,还让自己的儿子黄射与祢衡交好。估计他们的年纪应该也是相仿的,也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黄射和祢衡的故事,集中表现为两件事,其实都是在说祢衡文采风流的故事。一个是说有一次黄射和祢衡一起去游玩,一起讨论起蔡邕的一篇碑文。黄射说自己非常喜欢蔡邕的这一篇碑文,可惜没能够抄录下来。祢衡就说“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祢衡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虽然只看过一边,但是还记得,只是石碑上缺少的两个字一直不知道是什么。”于是祢衡当即就将这篇碑文写录下来。黄射看着祢衡背写的碑文开始还不太敢相信,就让人马上去将这篇碑文抄录了回来,一对照,果然一字不差。众人无不叹服。

  另一件事是祢衡创作《鹦鹉赋》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宴会上,有人进献了一只鹦鹉,黄射就“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卮读作(zhī)就是一种盛酒的器皿,举卮就是举起酒杯的意思,也就是说黄射一边向祢衡举杯敬酒,一边对祢衡说希望他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文让大家高兴一下。其实也就是让祢衡来祝祝酒兴。史书记载,祢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这也就是祢衡流传后世的佳作,《鹦鹉赋》的来源。

  祢衡的文章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很少,在《隋书经籍志》中虽然记载有《祢衡集》2卷的书目,但是久佚,已经失传。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祢衡的文章是在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所收集整理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部分篇章,其中《鹦鹉赋》是比较著名的一篇。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名篇。全篇先以不同的手法描写鹦鹉的各种特征,又从鹦鹉当时的境遇依托出对自身生不逢时、生不得志的感概。其赋词工整华丽,结构精准又不落于俗套,是难得的佳作。有兴趣的不妨找来看一看。

  我在读《鹦鹉赋》的时候注意到其中的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难道是因为我的言语有失而招致了今天的祸乱,还是因为办事情考虑的不够周密而导致了今天的危险呢?”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祢衡其实也是有过对自己冲动“狂士”性格的反思的。只不过他用了一个反问句,说明他还没想明白,始终在想,正应为始终在想,又想不明白,所以他才会愤世嫉俗,认为自己这样的才智之士在这乱世中遭遇了不幸,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正因为如此他还会继续“狂士”下去。

  不过,他的这种冲动的狂士性格,最后也终于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在一次由黄祖在“蒙冲船”上举办的宴会上,祢衡出言不逊,违背了黄祖的意愿。

  所谓“蒙冲船”是一种狭长坚固的快艇,多用于冲击敌船。这样的战船其实并不适合召开大型的宴会。所以我个人猜测,这场宴会应该是黄祖在战事期间临时举办的庆功宴或者是犒赏三军的宴会。也就是说祢衡和黄祖的这次冲突,很可能是在战争期间对战略战术上产生的分歧而导致的结果。《后汉书》记载当时“祖惭,乃诃之”,意思是说黄祖非常的惭愧而不好意思,然后就开始呵斥祢衡。这种感觉无论如何都有点像小说中袁绍羞于见田丰的感觉。按照常理来说,祢衡如果在这里服软或者是保持沉默,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可是祢衡的性格偏偏就是比较喜欢高调的,这也是他的老毛病。他当下骂黄祖说道“死公!云等道?”。

  所谓“死公”一般理解就是“死老头”的书面文明用语。而“云等道”就相对比较复杂了,我看到现在许多的《后汉书》译本将其翻译成“你为什么不早说呢?”,但是唐朝时章怀太子李贤在为《后汉书》做注释的时候认为“等道”的意思就相当于他所生活的年代里的一句“何勿语”的话。

  那么“何勿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字面理解,何就是为何、何不;勿本身就是不的意思;语就是语言,在这里应该是当“说话”讲。联系起来“何勿语”就是“为何不说话了!”。但这是“等道”的意思,前面加一个“云”变成“云等道?”由于“云”同样也具有说话的意思,所以“云等道?”的意思应该是“这话你为何不说了?”很显然这是一个反问句。不过这当然是李贤的理解。

  在“云等道”的这组文言语句中,“云”和“道”都是具有说话的动词性质,而“等”这个字则主要是等待、等候的意思,所以如果直面理解这句话的话,“云等道”应该是具有双重说话的行为动作成分。基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 “云等道?”应该是可以理解成“说!我等你说!”或者是“说!我看你怎么说!”的含义。

  那么,加上前面的“死公!”再融合一下李贤的理解中反问句的含义,整句话的意思就应该是“死老头!说呀!我看你还能说什么?”。

  祢衡的这句话,显然是处在一种近乎于醉酒状态的狂话,他要求黄祖说出来的话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也不知道,感觉上恐怕黄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后汉书》记载“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五百”就是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或者侍卫。也就是说黄祖一开始只是想要打祢衡一顿,可是祢衡还是继续大骂不止,这时候黄祖被彻底的激怒了,于是就“祖恚,遂令杀之”。 恚这个字读作(huì ),就是恼恨、发怒的意思。而负责监斩祢衡的是黄祖的一个主薄,由于平日里就非常讨厌祢衡,于是就命令刀斧手迅速的将祢衡斩杀了。等黄祖的儿子黄射光着脚跑过来打算救祢衡的时候,也已经来不及了。

  一代狂才祢衡,就这样断送在他自己的狂傲之上,年仅二十六岁。

  对于这件事后来黄祖也深感后悔,于是就厚葬祢衡。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晨鹦鹉洲,今沦于江。”

  所谓《大清一统志》是清朝政府官方修订的地理总志。也就是说祢衡墓所在的鹦鹉洲至少在清朝以前就已经沉没于江水之中。不过后来在距离沉没的鹦鹉洲不远的地方又裸露出了一处洲滩被命名为补课洲。在嘉庆二十年(1815),汉阳知县裘行恕主持将祢衡墓迁至补课洲,遂改名为鹦鹉洲,就是今天汉阳区的鹦鹉洲。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二月,汉阳知府余肇康应乡人之请,重建祢衡墓,“为石建,呈方形”,并题写了“汉处士祢衡墓”的墓碑碑文,并在碑阴处刻录了祢衡《鹦鹉赋》全文及创作背景。

  所谓“处士”就是古时候对于不愿意做官或者未做过官的有才华德行的人的一种称呼。这也算是当时人们对于祢衡的一种尊誉吧。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祢衡墓被损毁,庆幸的是“汉处士祢衡墓”的墓碑并没有被损毁,后来就由当地政府在龟山南麓为其修建了衣冠冢。并于1983年被定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元2000年的时候,武汉市政府和汉阳区文化部又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了祢衡墓,正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南麓园丁园西侧的小路边上。不过这里已经距离鹦鹉洲相去甚远,失去了祢衡墓存在的最高价值。

  关于鹦鹉洲的得名,据传正是与祢衡的《鹦鹉赋》有关,由此还产生过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说是祢衡创作《鹦鹉赋》的宴会上,有一位叫做碧姬的歌女,向祢衡表达了爱慕之情,并且为祢衡磨墨,帮助其一气呵成的完成了流传千古的《鹦鹉赋》。后来祢衡被杀,碧姬就带着被祢衡歌咏过的鹦鹉来到了祢衡墓所在的江心洲上,一头撞死在墓碑之前追随祢衡而去。而那只鹦鹉也彻夜哀鸣盘桓而死。后来人们就将碧姬和那只鹦鹉也一同埋葬在了江心洲上。为了纪念这段故事,人们就将江心洲改了名字,称之为鹦鹉洲。多少年后,鹦鹉洲沉没于江底,又数百年后到了乾隆年间,在汉阳南门外的江边升起的一处新滩洲上,人们发现了碧姬的尸体和一块鹦鹉化成的绿色翡翠石。这块翡翠鹦鹉被当地的官员拿去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遂下诏将这块新升起的滩洲定名为鹦鹉洲。

  这段故事当然未必属实,大概是后世同情祢衡不幸遭遇人,或者是与祢衡有着同样不得志境遇的人,杜撰出的一段抒发心境的故事。

  后世对于祢衡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毁”的当然多与其恃才傲物、出言不逊等反面形象有关;“誉”的当然是基于其才华横溢、不畏权贵的狂士傲骨风格。这也使得祢衡得到了许多后世文人墨客的推崇,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讴歌作品。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唐代李白的怀古诗《望鹦鹉洲怀祢衡》,宋代陈普的《咏史上•祢衡》,都是比较著名的与祢衡有关的诗句佳作。另外清朝末年的康有为也曾经在一首《出都留别诸公》的诗中,对祢衡的所作所为给予过充分的赞扬与肯定。

  康有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就算是像祢衡那样被人所杀,也要坚守道德底线,保持崇高的节操。这也是后世对于祢衡肯定最多的地方。

  虽然在我们现在社会里“明哲保身”的大方向思潮之下,祢衡的所行所为可能是已经格格不入,这或许也是祢衡墓现在无人问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祢衡不畏惧权势,才华横溢的形象依然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尊重与肯定。这也算是社会所必须要有的责任与正能量吧!

  在本文的最后,小A就以康有为的这一首《出都留别诸公》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沧海惊波百怪横,唐衢痛哭万人惊。

  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

  岂有汉庭思贾谊,拚教江夏杀祢衡。

  陆沉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

  小A斯蒂芬写于2019年6月17日。

标签: 凄美的爱情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