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

诗句网 208 0

  湘江

  渡湘江

  作者: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这也是老杜敢于说“诗是吾家事”的底气。

  对于湖南来说,最重要的河还是湘江。光潇湘二字,仿佛就蕴藏着不尽的意蕴。金庸就曾说,《笑傲江湖》五大门派中,他本人最喜欢的是衡山派掌门人莫大先生,其名号叫"潇湘夜雨",给他的人物设定也是一个真正的正派,不像其他正派那样,其实干着虚伪做作、心狠手辣乃至下三滥的勾当,如余沧海、左冷禅、岳不群等。

  也是湘江,最后接纳了伟大的诗圣杜甫。

  发潭州

  作者: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大历五年(770年),逛完岳阳楼的杜甫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然后在两地反复流窜。这一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再次逃往衡州。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大概就是此后不久,一代诗圣吃完酒和牛肉后,逝世于耒阳。也有说法是,逝世于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所以在长沙的湘江边,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圣,当地特意建了杜甫江阁。

  

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第1张图片-诗句网


  杜甫江阁

  秋宿湘江遇雨

  作者: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湖南被称为“芙蓉国里”,应该与此诗有关。毛爹爹也写诗道:芙蓉国里尽朝晖。

  洞庭湖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当是湖南最重要的名片之一。湖南在洞庭之南,因湖而得名。境内四大水系——湘资沅澧,都注入洞庭湖。洞庭风光旖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特别能激发诗人的灵感。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作者: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另一位才子贾至,与诗仙同游,也写下不朽名篇。

  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作者: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李白的爱豆(偶像)孟浩然也曾在这网红地打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第2张图片-诗句网


  岳阳楼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这三大名楼都在长江边,处于南来北往交通要道。文人墨客吟咏的诗文不计其数。

  诗圣最后的几年是在湖南度过的。大历五年(770年),诗人五十九岁。斯年秋,买舟东下,流串荆楚,冬天的时候漂泊到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写下了《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诗圣生命末期真实的写照。

  

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第3张图片-诗句网


  君山

  湘妃庙

  作者:高骈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黄庭坚诗说: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在岳阳楼上,能远远地看到君山。其实,君山的景色不甚稀奇,却极其有历史文化,于是便增添了独特的厚重感。这历史的厚重感来源于两个女人:娥皇和女英,即湘妃。

  二妃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舜帝为妻。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今永州宁远)。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因当地的斑竹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舜死后,痛不欲生娥皇女英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妃或湘君、湘夫人。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

  有唐一代诗人,大凡有点名号的都写过湘妃,或者用过相关典故。而湘妃,与另外一处名胜大有关联。那就是——九嶷山。

  

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第4张图片-诗句网


  九嶷山

  远别离

  作者:李白

  ……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其它,杜甫的《湘夫人词》、刘长卿的《斑竹》、刘禹锡的《潇湘神》、柳宗元的《与崔策登西山望九嶷》、李贺的《湘妃》、杜牧的《斑竹筒簟》等,都是对这一历史传说的反映。

  唐代湖南唯三的本土诗人胡曾写诗道:

  咏史诗·苍梧

  作者:胡曾

  有虞龙驾不西还,空委箫韶洞壑间。

  无计得知陵寝处,愁云长满九疑山。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毛爹爹的。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友人是谁呢?是他早年的师范同学周世钊,这首诗主要是表达对故乡湖南的怀念和祝愿。

  

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第5张图片-诗句网


  衡山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作者: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在南中国,衡阳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秋天将至,北雁南行,至衡阳不再南飞,这就是衡阳回雁峰的由来。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留下了“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佳句。杜甫曾居衡阳,写下诗句“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衡阳再往南,就是郴州以及岭南,山高路远,连鸟都不愿意去,换句话说,那不是尚未开化之地的南蛮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素有“岳域”的说法。“岳镇方位,当准皇都”,别说是普通臣子,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老儿,定都最好是要在五岳之内,这是对王朝正统性的执着追求。用现在的话来说,五岳之内的广大土地,才是华夏文明的基本盘,不然,那皇帝位坐不稳。

  基于这样的认识,唐代文人对南岳的尊崇就好理解了,也由此,能很好地理解湖南为什么盛产贬谪文学。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作者: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八月改年号为永贞),遇大赦,离开阳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宪宗登基,又遇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诗人本不信佛,这次主要是游山,但在庙令的怂恿下随俗占卜,因为卦吉而高兴。诗人迭遭不幸,对现实已经感到灰心,便借机自我解嘲。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不到潇湘岂有诗:唐诗里的湖南-第6张图片-诗句网


  说到贬谪文学,湖南是贬谪文学的富矿。湖南不盛产诗人,却盛产诗歌。与中原相比,湖南开发得晚,在宋代以前,到湖南来做官,多少带有点贬谪的味道。在先秦及汉代,屈原、贾谊都是贬到湖南,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受此影响唐代湖南贬谪诗词,诞生了不少绝世名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标签: 唐诗三百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