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陆游那样生活”——记一堂关于陆游的课

诗句网 139 0

  “像陆游那样生活”

                    ——记一堂关于陆游的课

  前几天,几个学生特地赶来看我。无意中又一次聊到陆游,她们问:“老师,你还记不记得‘像陆游那样生活’” ?

  “像陆游那样生活” !学生的话让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一堂关于陆游的课——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授课的内容是陆游的《书愤》。刚刚在黑板上写下“陆游《书愤》”四个字,一位向来以调皮捣蛋出名的学生,突然拖着长腔说了一句,“老——师——,我们要像陆游那样生活,他是‘书愤’,我现在可是‘愤书’。我好困啊——。”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睡意朦胧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不得不承认,连我自己的兴奋点都差点消失了,哪里还能有调动学生情绪的好办法。我盯住这个“好困”的学生,微笑着走到他身边说:“好家伙,‘书愤’居然还有你这么一种理解法。先告诉你,这里的‘书’是‘写’的意思,‘书愤’就是书写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追怀往事,立誓报国。你如果像陆游一样地生活,是不应该‘愤书’的。”接着,我一边走回讲台,一边思考着对付他们的办法。我们还是不上课了,就聊聊陆游吧,在这样的酷暑里,聊天总该比正儿八经的上课有趣味一点吧。于是,我干脆把教案放到一边,说:“刚才某某同学说了,要像陆游那样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陆游是怎样生活的吧。” 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努力搜寻头脑里关于陆游的一切信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只说出了上句。“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们接得倒挺快,只是还拖腔带调的。我心里想,你们爱拖就拖吧,总比没有反应要好。“这就是陆游的诗。”这一招还挺灵验,我发现,学生一下子就来劲了。我接着说:“陆游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可是他自己呢,一生都在‘山重水复’中跋涉,从来没有过‘柳暗花明’的欣喜。”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渐渐集中到我的话题中来了。我接着问:“当陆游与大家同龄时,你们知道他在干什么吗?”学生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告诉你们吧,他正四处逃难呢。但是,就在逃难的过程中,陆游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你们要像陆游一样生活,那至少也得立一个志向。”这像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我没有笑。我发现,学生们都坐直了身子,原来趴在桌子上的同学也渐渐打起了精神。

  “陆游才华横溢,流传下来的作品仅诗歌就有九千多首,是目前留传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但是他的一生却非常不幸,想不想知道关于陆游的故事啊?”“想!”学生的回答声音宏亮,劲头十足。我暗自高兴,学生的情绪终于调动起来了。于是,我将脑子中关于陆游的故事全倒给了学生,介绍了陆游参加进士考试和礼部考试两次获得第一名,却两次被秦桧除名的郁闷;大散关前迎着刺骨的寒风三天未进食,飞马追击敌人的豪情;一生深爱自己的表妹唐婉,却不能厮守终生的凄婉经历等等。最后,我说:“他壮志凌云,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爱民无力;他才华横溢,满腹诗书,却生不逢时,屡遭朝廷冷落排挤;他矢志报国,造福于民,却宦海沉浮,几经进出,始终郁郁不得志;他决心驰骋疆场,收复中原,救民于水火,却又无力施展,壮志成空。但就是这样一位屡遭不幸的诗人,却始终怀抱救国救民之心,至死不渝……”

  这时,学生已经完全被陆游的故事吸引住了。于是我趁热打铁,“你们知道陆游留下来的九千多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常言道,‘诗言志’,陆游写的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要真正认识陆游,最好的最直接的办法是读他的诗歌。教材中选的这一首《书愤》,就是陆游众多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于是,我趁机介绍了诗歌中饱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

  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完全理解了诗歌的含义,我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又介绍了陆游的另外几首爱国诗:《书悲》(白发萧萧卧泽中),《书志》(往年出都门,誓墓志已决),《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秋思》(黄落梧桐覆井床)。这时,学生们细细体味着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完全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甚至忘记了闷热的天气。

  我想,课上到这个程度,应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陆游。于是,我又重新挑起了话题。“陆游虽然屡遭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被击垮。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大师呢。”我说,在杭州孩儿巷98号,有一个陆游纪念馆。陆游曾多次到杭州,他非常喜欢孩儿巷的宁静和古朴,所以每次都住在孩儿巷。他曾写诗描绘自己在杭州的生活,其中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我引导学生一起朗读了这首诗,并着重介绍了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这首诗歌热烈地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出亲切淳厚而又真挚深切的感情,表现了他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诗歌写景优美动人,颔联仅用十四个字就道尽了江南春雨的神魄。江南春雨的美景,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一次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们完全陶醉于诗歌所描绘的美景,折服于陆游百折不屈的精神。

  这时,我提出了这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要求背诵这堂课中介绍过的这几首诗,并阅读朱东润著的《陆游传》一书。

  学生们没有一个提出异议,连平时最怕背诵的同学也点头认可了。

  临近下课,我说,大家学过陆游写的最后一首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不是一首诗,这是一个遗嘱,一个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感人心魄催人泪下的遗嘱。它是陆游爱国主义的绝唱。在弥留之际,诗人没有感叹自己的人生际遇,没有担忧儿孙的美满幸福,他唯一牵挂的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恢复,破碎的山河无人收拾。这件事成了诗人永远的遗恨。但是,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并不悲观。他相信,国土总有一天会收复,他的子孙一定会看到 “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因此,他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喜讯告诉他。从这一首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吟咏这个“遗嘱”,就当是为这位历经80多年磨难的老人送行吧。我承认,学生们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到这深沉的朗诵声也同这个遗嘱一样,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这堂课的最后一分钟,学生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下课铃声响起。

  他们面色凝重,许多同学的眼里甚至闪动着泪花。我感到这是全班同学在为这位伟大的诗人默哀——

  下课时学生给我的回报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我此前从未享受到过的礼遇。我一直认为,那天我在无意之中上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虽然我无法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课堂上介绍的那几首陆游的诗,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一个爱国的陆游,一个热爱生活的陆游,一个经历了无数人间坎坷却矢志不渝的陆游”,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

  教育是什么? 教育就是在你忘掉学过的那些知识后剩下的那点东西。我们教师倾囊以授的知识在学生的心里能留存多少,或者留存多久是无关大碍的。相反,我们教师在学生的生命中打上的印记——也就是通过知识而融化学生的生命滋润学生的灵魂那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遗忘被丢失和被抛弃的。我想,这也是教师的幸运!

  “知识只是教育的边缘,点化和润泽生命才是教育之核心,教育之根本。”一位教育学家如是说。

标签: 关于爱国的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