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文天祥

诗句网 127 0

真实的文天祥 文 / 狐夫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对这首诗太熟悉了,以致随便找个成绩尚可的中学生,他都能告诉你,这首诗叫《过零丁洋》,”汗青“是指史书,有些读书仔细的学生甚至可以告诉你”零丁洋“在今天香港海域附近。

  但我们更熟悉的是这首诗作者——文天祥。我几乎是竖直腰写下这三个字的,我们会无意识地把“伟大”“民族英雄”等褒扬之辞与他联系在一起。

  原因似乎是一种很简单的逻辑: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意志之坚毅,人格之伟大,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吗?

  文天祥已经成为了神。他的人生经历成为历史书的章节,他的言语成为文人的典故。他威立在道德圣殿圣位上,你所能做的只有仰视。

  让我们还是回到我们所熟悉的诗句来吧。

  “留取丹心照汗青”值得注意的是“照汗青”这三个字,这是文天祥真实的目的。沽名钓誉!这种猜想是不允许的,人格的怀疑不是最主要的,精神的亵渎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使真的为了人死留名,这对殉道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大要求,毕竟殉道者是负出了生命、谈到这,我们便会产生这么一个问题,为了在破竹片上写上几个破字,付出生命值得么?

  这正提及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知道这简单的几笔,对中国仕大夫阶层来说意味着什么?

  事情可以追溯到春秋的孔子。这位身强体壮但生性悲观的哲学家,道德伦理家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死后几百年后,他被尊为道德圣殿的第一大圣人。从此道德成为最重要的东西,道德高尚的人活着可以实现政治愿望,死了便可以成为万世师表。

  于是乎国家成为了道德纲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特别杰出的道德家则用破竹片记下几行字,这张破竹片成为权势虚荣的通行证。

  于是乎那些本是无能的贵族便因为“不食汉禄”:“以死殉孝”

  留下了姓名。在道德圣殿的引诱下生命当然可视为草芥。

  这种观点似乎有点偏激了,因为殉道者毕竟是孤独的……

  文天祥,庐陵人,字履善,号文山,素有文名,南宋理宗进士。

  当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代表落后与野蛮的蒙古铁骑将用屠刀来征服中原的子曰诗云,道德文章。无知与嫉妒成为作战勇猛的动力。这是历史对中原文明的嘲讽!

  从小接受道德教育的文天祥是很痛苦的。他写了本诗集《指南录》有“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句,有人说他那是对南宋王朝的愚忠,其实是不确切的,身为进士的他不会不知道“天行有常,不以尧生,不以舜灭”的道理吧。他明知道南宋气数已尽,但要服从野蛮的蒙古人,这对他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所忠心的与其说是南宋王朝,不如说是中原文明,道德文章,在绝望中,他道出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呐喊。

  与时代抗争是最痛苦的事:孤独,茫然,愤恨。死是惟一的接解脱的方法,文天祥是位很有造诣的佛学家,“无禅有净土”是佛学家对时代的控诉。

  但他不是凡人,他是右丞相,丞相在某种意义上是道德的先锋,逃脱是不允许的。

  他选择了抗争。

  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他失去了信心。他不过是个文弱的知识分子。

  不久,他兵败被俘。

  他只有以死抗争!

  在想到死的时候,他同时想到了他从小受到的道德教育:人死留名。申生,荆轲,田横以及所有他曾仰视过的道德圣人;他同时想到了墓志,谥号,口碑——道德法庭的定位。

  他毕竟是人,他想象有一天别人在仰视他的情景。虚荣的微笑终于在心中绽放。

  于是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元世祖曾用各国美女相诱,他不为所动;把他带入大牢,他竟总结出牢中六种不同的臭味。

  他把现世看做是解嘲。他发疯似的狂笑。

  他不肯投降元朝,元世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本质上存在着胡人的自悲,只有杀了他,对,只有杀了他才能挽回自己的自尊。

  那一天,大都很冷。

  一清朝,刽子手正在磨刀“文大人真是个硬汉子,宁死不屈,哥们,待会儿送他走的时候利落点。”牢役对刽子手说。

  刽子手在动刑前,看着这位瘦老头儿,“文大人你不后悔吗?”

  “后悔?你是不会明白的”,文天祥心中充满了喜悦,他兴奋异常。

  记住,我叫文天祥,记住,我叫文天祥。

  咔嚓,一声疾快的声响。

  除了森冷的北风一切都结束了。

标签: 过零丁洋文天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