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

诗句网 302 0

文/点点文史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1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过零丁洋》

1、

诗人文天祥:从声色犬马之生活到起兵抗元,兵败后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以诗明志。

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气节和人格的象征。根据《宋史》记载,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早年过着比较奢华的日子(公子哥)。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但是很不幸,他这样的富贵、奢华生活没能延续下去,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大动荡的年代(改朝换代)。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东下,展开灭宋之攻势。于是,文天祥放弃了过去那种声色犬马的生活,散罄家财作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开启了他的抗元事业。

在国家民族出现大难的时候,他内心中最根本的那种情绪展露无疑——平时的他,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他的声色,他的豪华,他那快乐的日子是国家(南宋)给他的,这个时候他要报答。

文天祥知恩图报,有家国意识,这就是他的情操,同时也主宰了他后续的种种行为方式。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2张图片-诗句网

抗元英雄文天祥

于是从1275到1278这四年时间里,他组织各种义军来抗击元军,奈何南宋气数已尽,他已无力回天。最终在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后元军统帅张弘范劝文天祥为蒙古效力,文天祥严词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他,并且许以中书宰相之职予他,但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至死不渝。

这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格。

所以说,做文天祥不难在举义兵,抗元朝,而难的是国破家亡后,怎么抉择自己的人生。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文天祥以其一首彪炳千古的名篇《过零丁洋》占有一席之地。年轻时,他曾是上流社会的青年才俊,过着奢侈的生活。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严肃的玩笑。动荡历史的车轮,将他的繁华梦碾碎了。

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从戎领兵与敌人殊死搏斗,他代表着宋人最后的血气和尊严。

那么,文天祥在诗中是如何表达他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呢?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3张图片-诗句网

英雄文天祥

2、

文天祥所作的《过零丁洋》是一首七律诗,七言八句,写于1279年。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两句写得很平稳。

从我弄熟了一经(五经之一,古代熟读经书,基本上就可以中进士了)后,就开始辛苦地活着,因为参加了国家考试后,就是作为国家的官员这个身份出现的,我就开始遇上了这样一个动荡的大年代,我人生的辛苦就开始了。

诗人这一句起的很平,很简括地自述生平,思今忆昔。

干戈:我们常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代表战乱,干戈扰攘,这是一个固定词。

寥落:南宋寥落衰败。

四周星:就是四周年,从1275年到1278年,正好四个年头。

诗人写到这儿,多少有些无奈。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唐代杜甫写“国破山河在”,囯破了但山河还在,也就是还有希望。而诗人是“山河破碎”,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整个的大好江山破碎了(其实是归了蒙古人,但这在文天祥看来,跟破碎了是一样的)。

“风飘絮”则进一步说明山河破碎的一个状态,就如同柳絮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那样。

“身世浮沉”,就像疾风暴雨打水面的小浮萍一样,打得抬不起头来。

这是诗人这几年的腥风血雨,这几年的抗争,这几年的失败以及这几年的顿挫产生的感受。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4张图片-诗句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虽写得很家常,但我们想一想,遇到那样的时代,诗人是多么地不幸。他文天祥,一个血性汉子,一个对时代有责任感的志士,看着自己的国家分崩离析,国家的百姓生灵涂炭,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加上自己这几年的颠沛流离,虽然有抗争,但失败的多,可谓是心事浩茫。

我们每每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总有一种苍茫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沉重。文天祥这样的句子很容易引起共鸣,虽然他死了很多年了,我们仍然觉得他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

这是文天祥血写的文字,它不是用毛笔写的文字。这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有这样的身世,有这样的遭遇,只要一写,那种感受就会扑面而来。

3)惶恐滩头说惶恐

我们小时候读这个诗句时可能不是很懂,不理解它这个意思。

其实,诗人写的非常的很巧妙——惶恐滩对零丁洋之巧。从中,我们可以推想,诗人就是在过零丁洋的时候,想起了过去的种种,于是有感而发。

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最早的时候叫黄公滩。这个时候,诗人乐得用惶恐滩。他起兵勤王,1277年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退到福建。

这是诗人应景的,同时也是人情。国家到了这个份上,以文天祥的知识,他不是不知道这是不可救药的。可救药的时候来救,这算什么好汉呢?当不可救药的时候来救,这才是好汉,这才是文天祥的人格。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5张图片-诗句网

被俘后的文天祥

当然了,诗人那时是有惶恐的,在惶恐滩诚惶诚恐,无计可施,该怎么办?

所以,“惶恐滩头说惶恐”就把诗人这个“辛苦遭逢”的辛苦写出来了。

难啊,

诗人这不是在创业,他这是在挽救一个已经快沉没下去的大船,而且有点知其不可而为之。

所以,诗人伟大。

4)零丁洋里叹零丁

先是惶恐滩想主意,而后零丁洋里这个才是最后的结局。

“零丁”不仅包括诗人他自己,也包括整个国家的子民们。当一个国家没有的时候,其离子民还不如太平犬,都是无依无靠。

所以,诗人这是以诗言志。

既有他自己的个人遭遇——身陷元虏,孤苦零丁;也有这个时代的遭遇,最终的结局,是每个人都失去了国家的护佑,每个人都是零丁的。

这就是诗人整个的感受——他想拯救国家和子民,但是此时的国已经是不可救的了,囯、家已经完了,那该怎么办?

以命相抵

就随着这条船沉了。

这个时候,诗人唯一能够坚持的,唯一能够捍卫点的自己尊严的就是人格了。

而要捍卫这个人格,就必须要用“硬通货”来做抵押,这个硬通货就是他的命。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6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战争的到来无法避免,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着文天祥作为宋人最后的梦想。他面对早已无法逆转的结局,惶恐过,叹息过,但是彷徨、叹息之后,文天祥选择了勇敢地直面挑战,知其不可而为之。从当时的情况看,南宋王朝的倾覆已不可避免。但在文天祥看来,做为宋朝的子民,他有责任,有义务去挽救大宋王朝,哪怕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所以,文天祥在写这个诗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了——以死殉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又有谁能够长生不死呢?在这百年的时间里,死了好多人,但是有些人死得重于泰山,彪炳史册;有些人死得毫无价值,还有些人死得可耻。

“汗青”,是指古代史册(古代史册用竹子做的),而史书写完了以后,就是杀青了。诗人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来映照史册。

而事实也如此,历史记住了他的丹心。

能够超越这乱世的,能够让我们自身的尊严得到保障的是“死得有价值”,“死得有人格”。

所以,这句诗成了我们民族语言中的精品了。

它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

对于文天祥来说,国家对他有恩,他要报恩,于是打定了这个主意以后,他便用自己的生命去兑现他的诺言。

这首诗,整个展现的是这样的一种壮美的英雄气质和高尚的人格。

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天祥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过零丁洋》:文天祥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格壮诗-第7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高尚的人格

不要说他为了一个没落的王朝而死没有什么价值,在面临那种情况,文天祥能够主动选择死亡,从容殉国,这就是他的人格。

尧舜的事业也不过是一片浮云,但是论他们的人格却可以充塞天地。

文天祥这首诗的价值就在这儿。

诗人用血写的文字,写了一个失败的过程,一个山河破碎的过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但是非常地慷慨,展现了非常壮美的一面。

而且诗人用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亮全篇,使得它的格调是慷慨的,激昂的。

这是诗人想透了,他已经做好了一个明确的抉择了,他坚持住了自己的诺言,用他那高尚的人格给我们展现了他那拳拳爱国之心。

所以,这是文天祥他用生命写的一首非常动人的诗篇。

一个特殊时代,一个特殊诗人,写得一首特殊的诗篇。

在中国诗歌史上,它会永远占据这个独特的位置。

参考资料:

【1】《过零丁洋》

【2】《宋史》

标签: 文天祥的爱国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