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遭遇道德绑架,文天祥也许不会死,南宋未必忙!

诗句网 187 0

提到文天祥,人们都称赞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誓死不投降。如今回想当年历史,作为拥兵数十万的文天祥,为啥不带着皇帝到南洋发展呢?很多学者认为,他遭到了道德绑架!

如果不遭遇道德绑架,文天祥也许不会死,南宋未必忙!-第1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

提到文天祥,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他那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这首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确实如同诗中所描述那样,文天祥最后被元兵所杀,光辉事迹流传千古,如今也是教科书中的必读诗篇,确实是“照汗青”了。但是,也有些人认为,文天祥也许不能死,只要改变了战略方向,放弃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想法,带着皇帝退到南洋等地,也许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那么,文天祥为啥没有选择“撤退也是进攻”的策略呢?有人说他遭遇了道德绑架。

如果不遭遇道德绑架,文天祥也许不会死,南宋未必忙!-第2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

文天祥生于书香门第,受朱熹理学影响深刻,在他前期诗歌中,“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忠君报国”等内容屡见不鲜。所以,文天祥有积极的入世思想,是个非常注重自身修养及道德实践之人,不管是他后来高中状元,还是起兵勤王,乃至不屈而死,都是在儒学价值观的激励下践行的,以一个君子的规法,时刻约束自己。

当然,封建帝王的推波助澜,也让他成为一个忠君的典型。

根据资料记载,文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宋理宗也大家赞赏。

所以,文天祥成为南宋时期公认的忠君人群中的代表。在这种思维下,文天祥只能处处从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着想,以至于放弃了最好的战略。

如果不遭遇道德绑架,文天祥也许不会死,南宋未必忙!-第3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

文天祥的仕途很不顺利,因为自己忠君思想太浓厚,又很有才气,多次遭到同僚的排斥,甚至曾辞官不做。

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才再次被提拔到荆湖南路提刑,负责当地的司法诉讼案件。在那,文天祥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就在众人的抬举下,文天祥占道了道德至高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维护朝廷的利益,恢复南宋的江河。 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今日江西赣州知州。1275年,蒙古兵开始侵扰南宋都城临安府,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朝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

文天祥联络各地志士,聚集兵众一万多人,要去临安勤王。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后果,我们都知道了,临安城破,南宋皇室开始了流亡生活。

如果不遭遇道德绑架,文天祥也许不会死,南宋未必忙!-第4张图片-诗句网

(文天祥)

南宋小朝廷从今天的杭州跑到了福建,之后又跑到了广东,最后在崖山被蒙古兵包围。经过崖山海战,南宋10万军民集体跳海自杀,南宋正式灭亡。

在南宋小朝廷流亡期间,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率兵抵抗蒙古兵。当时,蒙古兵已经占领了南宋大部分地盘,大陆仅剩下福建、广东等一部分区域,但是文天祥则率领10多万兵士努力往回打,先后在江西等地鏖战。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也有胜绩,但是败仗居多。

当时,有人就建议文天祥,南宋将士的士气低落,蒙古兵的士气高涨,凭借东南一隅,很难挽回颓势,不如到南洋一代发展,等待恢复元气后,再和蒙古兵大战。

在那个时候,这个建议应该是非常正确的。当然,文天祥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文天祥绝对不能这么做,因为自己已经被道德绑架。如果作为一个人人称赞的忠君之士都想着放弃大陆去南洋,愧对于程朱理学所尝试的忠君思想。

在道德绑架下,文天祥放弃了这种正确的建议。1278年1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文天祥被俘。

如果不遭遇道德绑架,文天祥也许不会死,南宋未必忙!-第5张图片-诗句网

(南宋)

状元宰相文天祥被俘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江南,他一直不殉国,让无数人焦虑不安、坐不住了,唯恐文天祥不死,担心他投降,从而让他与大宋的贞节受损。

文天祥的庐陵(今吉安)同乡王炎午知道文天祥将被俘后,作了长达1800余字的《生祭文丞相文》。王氏将《生祭文》誊写近百份,“字大如掌,揭之高砌”,张贴于文天祥可能被押解经过的自赣州、吉安、榉树、南昌等沿途驿站、码头的山墙、店壁诸醒目处,还派人在各处宣读:“呜呼!大丞相可死矣……”

这种高调的道德要求在文天祥以前就有存在,在其后也更有发展,形成了道德绑架。这种道德舆论压力,只能让文天祥选择在江西抗击蒙古,被俘后选择死亡。【参考资料:《如何评价文天祥?》、《十大名人:文天祥之浩然之死》、《文天祥研究》】(作者:每日汉字)

标签: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