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是夸大其词了吗?

诗句网 242 0

说起人类近亲,除了最初印象大猩猩外,其实还有一种生物,与人类的血缘关系不亚于大猩猩,这便是猿猴,说详细一点,它名字叫长臂猿。顾名思义,就是双臂很长的一种猴子,如果你对它还是没有印象,那么一定读过李白的那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的猿声,也就是长臂猿的叫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是夸大其词了吗?-第1张图片-诗句网

诗中的猿声,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其实有专家对于诗句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一直存在疑惑。

某生物学家就曾经质疑过:长江三峡两岸的生态环境对于长臂猿根本不适合,史书上也从未有过记载长江三峡有关长臂猿的活动。

说到这点,我们就可以探究一下长臂猿所需要的生活环境。其实,长臂猿种类很多,而长江三峡两岸的主要是黑冠长臂猿,它们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从我国看,也就是在长江流域地区,该地区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

再看看它们的饮食习惯,以亚热带水果居多,如坚果、浆果、和核果,特别喜食榕树果,也就是说从饮食上,是可以满足生存需求的,以无花果居多,也有少量昆虫、小型鸟类和鸟蛋等动物性食物。有资料显示,食物种类约85种,其中,植物性食物占食物总数的90.6%。

从生存环境和所需的饮食上看,长江三峡的资源是完全满足长臂猿生存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是夸大其词了吗?-第2张图片-诗句网

为何会出现猿声,这意味着是什么?如果要探索为何会出现猿声,那么就要从长臂猿的生活习性说起,长臂猿有着和人类一样的“一夫一妻”制度,一只公猴与一只母猴共同繁殖1-3只幼猴,有着鲜明而严格的登记制度。

而在公猴发情期,为了求偶就会发出啼叫,直到邻近雌猴闻声进入它的地盘,进行繁殖,建立家庭为止。而在成年母猴建立家庭后,依旧会选择不断鸣叫,目的有两个:

一是向其他猿猴宣告自己已经有了配偶,自己的领地不容许侵犯。

二是为了呼唤在外活动的幼崽,让其早点回巢。所以,两岸丛林中听见长臂猿叫声不足为奇,而这种叫声也是有依据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是夸大其词了吗?-第3张图片-诗句网

如今却听不见猿声,李白有没有在说谎?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物种也好,种群也罢,都会经历所谓的历史变迁,而这种变迁包括气候、环境、人为等各种因素。

地球上气候从整体上来看是趋向于干燥寒冷的,而长臂猿这种生物不会受气候的影响,因为他们厚厚的皮毛能帮助它们抵御严寒,相对其他生物来说,适应性更强,唐宋之时,长臂猿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一带几乎四处可见。

这就不难理解李白乘着轻舟,顺着湍急的江水南下,白帝城到江陵来回路上,长臂猿在两岸丛林中攀爬,时不时的发出叫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是夸大其词了吗?-第4张图片-诗句网

李白没有说谎,但是总免不了物种随着时间发生一系列变化,唐宋以后,随着人为砍伐,破坏植被加上地区的无限开发,长臂猿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看到野生长臂猿的,然而长江三峡附近的长臂猿数量非常少,但仍然可以看得到,直到明朝中后期以后,长臂猿在长江三峡附近才消失。到了现在,长江流域的野生长臂猿已经完全消失,仅仅在海南的云南部分地区才能看见。

现在野生长臂猿仅分布在少部分地区,情况不容乐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代在变迁,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两个字,土地!

从汉代开始,中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大一统,发展经济,大量开荒囤地,人口不断增加,为了扩大居住范围,就对原始森林进行砍伐,这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长臂猿的生存空间,破坏了长臂猿的生存环境,加上人口饱和后的人口南迁,在人类途径之地,长臂猿的生存空间从曾经的长江流域逐渐压缩到岭南,广东等地区。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是夸大其词了吗?-第5张图片-诗句网

根据资料显示,在 2000年,长臂猿只能在云南、广西、海南被看到,而到目前,全中国仅剩下27-29只海南长臂猿、30-32只东黑冠长臂猿、不到150只的天行长臂猿以及1200只左右的西黑冠长臂猿。

回首这短短的一百年多年,曾经在遍布的长臂猿,到现在已经完全消失,即使现在退耕还林,人造植被,但对于长臂猿整个物种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我们总在力求发展和前进,却忽视了生物应有的存在价值,不要真正的等到遥远未来到来的时候,才对着我们的子孙,在诗中讲述长臂猿的故事。

标签: 两岸猿声啼不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