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要特别重视随文释义

诗句网 338 0

“随文释义”中的“文”,指上下文的语境,“义”指字词的具体含义。字词都有自己的意义,这里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比如:之,本义是往,到。语法意义是动词。当“之”作为语法意义出现,译作结构助词“的”时,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

如果是实词,我们要同时关注它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虚词则关注它与实词搭配时的语法意义(各种语气,词句间的关系等)。

对于词汇意义而言,往往概括而抽象,就拿“河”来说,是村边潺潺的小河,还是奔流的大河;是冰川融化的细流,还是雨水暴涨的洪流;是碧波荡漾的清流,还是污浊发臭的黑水,每个人头脑当中具体的“河”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河”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差别很大。

因此,在对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在词汇意义的基础上,做出具体的解释,这就是随文释义。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随文释义,这个意义往往是字典上没有列出来的,因为字典篇幅毕竟有限,加之事实上词汇的具体意义在生活中千变万化,字典不可能全部予以概括。因此随文释义时,往往需要突破字典所列举的义项。

翻译古文要特别重视随文释义-第1张图片-诗句网

具体来说,随文释义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根据上下文,使抽象笼统的词义变的充实明确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有物外之趣。(沈复《童趣》)

“物外”若直译作“物体外面”,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这里是:超脱事物之外的(指精神方面的)。

2.可汉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

“用”不是“使用”,综合上下文,应该是“做”。

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逐日》)

“入日”不是“进入太阳”,而是“(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入”是落山。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得其船”译为“得到他的船”,不得要领,“得”译为“找到”就很恰当。

5.“得”不是“得到”,而是“找到他的船”,“扶”不是“扶起”,而是“沿着”。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谋”不是“计谋”,也不是“谋划”,在这里特指“奸邪的计谋”。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入”不是“进入”,“出”不是“外出”,在而分别是“在内”,“在外”

7..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心”不是“根本的心”,也不是“本来的心”,而是特指“羞恶之心”。

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行”不是一般的行走,而是“航行”,指“划着船行走。”

9.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后人”不能直译为“后来的人”,而是特指焦仲卿再娶的妻子。人译为“后娶的妻子”。

翻译古文要特别重视随文释义-第2张图片-诗句网

二、根据上下文,使生硬晦涩的词义变的明白易懂1.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就”本义是”接近,靠近”,这里是“从事”。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盛”不是“盛大”“茂盛”,而是程序副词“很”,“盛爱”就是很喜欢。

3.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游目骋怀”不能译为“游动眼睛”,那就不是话了。这时应译为“极目远眺”。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木受绳”不能硬译为“木头接受了绳子”,“金就砺”不能硬译为“金属靠近磨刀石”,应该译为“木头经过墨绳量过”,“刀剑经过磨刀石的磨砺”。

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逆强秦之欢”,不是“违背强大秦国的欢乐”,这里“欢”应为“感情”,意为“违背强大的秦国愿意交好的盛情。”

6.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皆宜降之。”(《苏武传》)

“何以复加”,不是“用什么再加上?”,语意不通,应该译为“又该怎么处置”,这里“加”译为“对付”“处置”。言下之意是不主张杀苏武。

7.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张衡传》)

“损”不是“损害”,讲不通。这里应译为“昏暗”“褒贬”较为恰当。

标签: 张目对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