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古诗赏析

诗句网 309 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古诗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1]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2]

  【注释】: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集评】

  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遇。

  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

  著诗不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

  之语,但以景衬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景象,记得与昔时无殊。天气也,亭台

  也,夕阳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骤触此景,即引起离索之感。

  “无可”两句,属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花落,又喜燕归,燕归而人不归,终

  令人抑郁不欢。小园香径,惟有独自徘徊而已。余味殊隽永。

  --------------------------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 ,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夕阳西下:《夕阳西下》是2011年由LeLivredePoche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爱情类作品,作者是(法)弗朗索瓦丝.萨冈。娜塔莉美丽而充满活力,但却陷在一段不愉快的恋情里,这时,她在利摩日遇到了吉尔斯,两人相互吸引,很快就坠入爱河,开始生活在一起。但是好景不长,吉尔斯很快由热恋时的幸福、痴情,转而落寞、冷淡,而娜塔莉能留住吉尔斯的只有一招……弗朗索瓦丝·萨冈(FrancoiseSagan,1935-2004)是法国著名的才女作家。一九五四年,年仅十八岁的她写出了小说《你好,忧愁》,一举夺得当年法国的“批评家奖”。这本关于少年、爱情和孤独的小说,在五年之内被翻译成二十二种语言,在全球的销量高达五百万册,还被改编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现象。萨冈漂亮出众,个性鲜明,行为有些离经判道,她喜欢写作、赛马、飚车、酗酒,却备受法国人钟爱。与萨特和法国前总统密原名:Unpeudesoleildansl'eaufroide图书分类:爱情书号:...

  2、浣溪沙: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指洗涤、漂洗;“沙”,古通“纱”。因此,“浣”的对象只能是“纱”。敦煌出土的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集录的《花间集》所录毛文锡、阎选、毛熙震、李珣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

  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拼音:wúkěnàihé)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奈何:怎么办,指没有办法)。该成语在句中常作定语、谓语、状语,也作宾语。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成语“无可奈何”由句中的“不可奈何”演化而来。范雎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当年曾经救助过他的王稽,官职原封未动,因此王稽有些不大满意。有一天,王稽去找范雎说:“我以为人世间的事情,不可知道的有三件:一是皇帝不知哪天忽然驾崩归山,二是您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人世,三是我自己不知哪天死在山沟里。人世间还有无可奈何的事情三件:皇帝死了,他虽然恨臣子也无可奈何了;您离开人世,君恨于臣也无可奈何;我死在山沟里,群恨于臣也是无可奈何了。”范雎听了王稽的话,心里很不痛快,便到秦昭王那里去说:“陛下,王稽是有大功劳的臣子呀,若不是他的庇护,我来不到秦国;若不是您的...

  4、似曾相识:既视感,生理现象,也称幻觉记忆,“似曾相识”的意思,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也叫海马效应。既视感是真实存在,有科学解释的东西,不属于灵异事件,只是大脑的想象力里曾经有浮现过类似的场景罢了。或者说既视感来源于大脑的联想,它联想出这个画面。“既视感”顾名思义,就是“似曾相识”,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