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词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诗句网 286 0

描写儿童的古诗词90句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6、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7、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8、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9、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12、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1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7、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1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2、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23、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4、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25、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2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27、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28、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9、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0、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31、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3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3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34、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5、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3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37、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38、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又呈吴郎》

  39、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40、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41、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42、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43、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44、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45、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46、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4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8、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49、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0、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51、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2、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5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54、龙头舴艋吴儿竞。——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56、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57、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

  58、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59、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60、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61、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62、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63、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4、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65、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66、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67、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8、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69、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70、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71、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72、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73、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74、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75、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

  76、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77、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78、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79、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80、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81、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李涉《牧童词》

  82、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83、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84、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李涉《牧童词》

  85、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萧衍《东飞伯劳歌》

  8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87、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陶渊明《酬刘柴桑》

  88、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89、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90、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免费下载描写儿童的古诗词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考虑到以下可能属于次要内容,所以默认折叠。

  1、牧童:《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牧童⑴草铺⑵横野⑶六七里,笛弄⑷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⑸黄昏后,不脱蓑衣⑹卧月明⑺。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⑵铺:铺开。⑶横野:辽阔的原野。⑷弄:逗弄,玩弄。⑸饱饭:吃饱了饭。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钟傅原本...

  2、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

  3、范成大: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