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梁启超词《金缕曲》原文 注释 译文 翻译 鉴赏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诗句网 164 0

词·梁启超词《金缕曲》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唯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粘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据《饮冰室合集》文集第十六册)

  本文写于作者在1907年归国又重返日本之时。作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旅居日本,又游历了夏威夷、澳大利亚、菲律宾、美国和加拿大,越九年(1907)归国。这时国事日非,慈禧太后仍然专权,曾经支持维新的光绪皇帝仍被囚禁瀛台。在《金缕曲》一词中,作者以归燕自比,抒发了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和对国家大事的感慨。

  上阕以归燕起兴,托物言志。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可见,梁词“瀚海”数句便是借鉴周词的意象。但两首词中所移入的情感又各有不同。周词借海燕自喻,排遣心中那因频年飘流宦海而积成的苦闷;梁词虽然也是以海燕自喻,但所抒发的是对国家大事的感慨。不仅如此,《金缕曲》这“瀚海飘流燕”的起句还有虚笼全篇之势,以“归燕”这个拟喻性意象作为奠基石,和盘托起全词整体性象征的框架。也就是说,“归燕”是全词象征性意象系列的联结点。

  “归燕”这个“意象的联结点”,串起了“乍归来”等三句。归燕眼中面目全非的“旧家庭院”,象征着作者眼中那不可收拾的晚清残局。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国外已九年的梁启超,归国后已经“依依难认”那百孔千疮的家国。“唯有”句则笔锋一转,在归燕“依依难认”之时突然认出“年时芳俦”。然而,峰回路转之中始终没有失掉前进的路标,“归燕”这个“意象的联结点”始终紧紧扣住“唯有”至“泪如线”数句,归燕与当年花间伴侣面对斜阳感叹兴亡、泪流如线的意象,则象征着梁启超与当年主张变法维新的同伴面对着日薄西山的晚清残局而无限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虽然从“于无声处”落笔,却是有“听惊雷”的反响。随道“无可诉”那雷雨前的沉默,便有那阵阵惊雷声中洒下的“奇愁”之雨:“忍抛得,泪如线。”这正是流亡日本九年的作者归国后心境的真实写照。

  “归燕”这个“意象的联结点”,如同银线串珍珠一样贯通着词的上阕与下阕。过阕以归燕引出“故巢”。燕之留恋“故巢”,与人之缅怀祖国,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正因为如此,作者便在“故巢”数句中以燕喻人,移情于燕。“最多情”,明写归燕对“欲粘还坠,落泥片片”的“故巢”的留恋之情,暗中却寄寓着作者对阔别多年的祖国的缅怀之情。如果说,以上用归燕自比,本体与喻体泾渭分明;那么,“我自”句以下的本体与喻体则交融一体,既可以视为归燕的自言自语,又可以看成作者的内心独白。也就是说,由于归燕这个“意象的联结点”在“我自”句以下若接若离,若隐若现,便使一个“我”所指代的本体既显示出某些模糊性,又突出了抒情主体的自觉性。“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断红”,指落花。“断红犹软”,指晚春时节。归燕珍惜那将去未去的春光,殷勤地衔草衔木来修补那“故巢”。这两句写“我”主观上的努力,象征着当时的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等人的心态。他们主观上努力维新,修补晚清残局,又担忧客观上遇到阻力:“又生恐,重帘不卷。”“重帘不卷”,指遮隔更深。从作者内心独白的角度来说,这是慨叹顽固派慈禧太后等设置障碍来阻挠维新变法。“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这与其说是归燕受阻不得窥见主人面,还不如说是梁启超等人受阻不得见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面,正因为主观上与客观上矛盾重重,所以,“我”的内心被怨与恨折磨着:“休更问,恨深浅。”以“恨深浅”三字收束,余意不尽。词中情感的闸门似闭实开,那挣脱闸门的悲凉愤慨的情感波澜,如同海燕一样上下飞腾。

  免费下载词·梁启超词《金缕曲》原文 注释 译文 翻译 鉴赏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

  2、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

  3、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

  4、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产生出体现创作者个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作曲家、歌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工艺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摄影家、翻译家、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等。美、日等国的版权法也承认法人为作者。【词目】作者【拼音】zùozhě【英文】anauthor;awriter∶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创始之人。创始之人。礼记《礼记·乐记》:“作...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