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考古诗鉴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诗句网 250 0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考古诗鉴赏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乎?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神州:指中原。兜鍪:军士所戴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

  [鉴赏导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宋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词人。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鉴赏]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入侵,辛弃疾怀着抗金保国的愿望在山东聚众起义,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不久,耿京被叛徒杀害,辛弃疾俘获叛徒,被授予右承务郎一职。但是南宋统治阶级一开始就执行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卖国政策,面对这种现实,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上阕以设问开篇,问中又流露出强烈的愤慨之情。什么地方能望见中原地区呢? 在北固亭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千古”三句在紧承上面的问句抒发感慨:从古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代的盛衰,可是那滚滚长江依旧东流不息。这就将对山河变迁、国家兴亡的感慨深刻地表现出来。

  下阕从孙权起笔,承上转入怀古。年青的吴主孙权统帅着强大的军队用战斗来保卫自己的东吴政权。在这里,词人集中赞颂了孙权的“战未休”的精神。辛弃疾借古喻今,他怀念历史人物孙权,正是要南宋统治者效法孙权,诉诸武力,兴兵北伐,收复失地,而不要学那猪狗一样的刘琮(曹操曾说过,生儿子应当像孙权这样,刘表的儿子刘琮像猪狗一样)。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目的。

  这首词以问答起,以回答结束,触景生情,因事怀古,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鉴赏要点]

  [1]名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2]触景生情、因事怀古的写法。

  免费下载《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考古诗鉴赏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南乡子:唐代文人欧阳炯的八首以《南乡子》为名的作品,每首均为单调二十八字,收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其一·嫩草如烟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其二·画舸停桡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上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其三·岸远沙平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其四·洞口谁家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其五·二八花钿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镮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其六·路入南中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其七·袖敛鲛绡袖敛鲛绡,采香...

  2、古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

  3、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

  4、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