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浓浓的秋天

诗句网 162 0

  秋天来了。我们不能不想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仰望浩瀚之苍天,吟诵美妙之佳句,使人如饮醇酒,陶醉其中。从古至今,无论是豪情千丈,还是愁丝万缕的人们无不陷入这诗意浓浓的秋天里。

  公元前340-278年间​,中国有一名叫屈原的诗人在功名未成,而老冉冉之至时感叹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何等的艰辛清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人生之多艰”。但是,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亦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委屈自己,忍受痛苦也在所不惜:“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因为人的志向和追求不同,“人生各有所乐兮,予独好修以为恆”。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我国爱国诗人屈原通过《离骚》留给华夏子孙的精神财富!

  中华大地悠远的秋风送过来大汉的《秋风辞》​。公元前113年,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刘彻率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座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悲秋之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杨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真可谓《离骚》遗响,乐极哀来。感叹人生有如秋风落叶,白云远去,鸿雁南归。身为大汉天子,一生荣华富贵,还是同凡夫俗子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求神寻仙也于事无补。只留下慷慨志气,缠绵流丽的悔悟之心境。

  秋天的感慨在不同的人身上是绝不相同的。大汉天子刘彻怀抱佳人,品兰赏菊;泛舟汾河,笙箫鼓鸣​是一番感慨;而唐朝大诗人杜甫在秋风来临时的感慨却是如泣如诉。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穷苦一生,颠沛流离。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志,爱国爱民。“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前出塞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锋芒,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奉先县咏怀五百首》)忧国忧民是诗人挥之不去的情怀,而忠心报国的愿望也成为支撑他的精神支柱。他在《蜀相》中怀着对诸葛亮的崇拜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如此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才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大无畏气概和节操!在我们高楼冲天,大厦凌空的今天,在这悠悠秋风吹来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年老体弱,高风亮节的诗圣杜甫的一丝感触吗?

  在秋天的诗一般的感悟中有屈原的执着的爱国情怀;有大汉天子刘彻对秋风的慷慨悲歌;有唐朝诗圣杜甫对秋风吹破茅屋刻骨铭心地感触。也有分居两地的情侣们相思之苦地倾情流露。如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绝句《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好一个巴山的夜雨!那分明是作者的相思愁苦。是对妻子的关怀与牵挂,缠绵的情爱。小小的池塘能装得下绵绵不绝的秋雨吗?公元813-858年,作者做过秘书之类的小官。他关心现实政治,不幸被卷入朋党之争,被人排挤,潦倒终生,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因此,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怅惘伤感的情调。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希望寄托在未有期的归期,想象着夫妻团聚的日子,倾诉在秋风夜雨时的相思,一起剪掉西窗的残烛,那是何等美妙的情景。一首《夜雨寄北》把作者与妻子分居的相思苦情表露得淋漓尽致。我们惊叹作者的真情实感与诗词艺术地完美结合,是这样的天衣无缝。就象这巴山的秋风夜雨飘飘洒洒一样自然。

  在这诗意浓浓的秋天,善于扑捉冷落的秋境来点染离情别意的高手,还不能不称道宋朝的大词作家们。

  柳永的一首《雨霖铃》总是使我们掩卷难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零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由于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在抒发离别穷愁,遣词填句上总是得心应手,妙句连连。还有《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都成为千古绝句。只是作者的情调过于感伤低沉,我们只能把它作为感情的稀释剂欣赏而已。

  苏东坡却给我们另一种感受。有人说“《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种夸大其词的评价足以说明苏轼词句的魅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由于作者政治上长期失意,与家人多年不能团聚,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世间的坎坷失意,苦恼悲伤压抑的词人喘不过气来,他憧憬着上天的美景。可是他又惧怕,他试图说服自己:天上真的比人间生活的幸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秋的明月特别圆亮,它使心情郁闷的人难以入眠。他想逃避遁世,消极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不应有恨”!他终于战胜自己,自然规律不可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摈弃虚无缥缈,超尘脱俗,追求解脱的思想,转而面对现实,热爱人间生活。从而使自己摆脱离愁别苦的感情束缚,始终保持达观潇洒,乐观向上、自得其乐的精神。至此,作者在《赤壁怀古》中才有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种豪迈奔放的千古绝唱!可以说,苏东坡的词如其人,始终给人一种豪迈爽朗的气势而不乏超脱的神韵。这应该是苏词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这也是人们在云高气爽的秋天得到的一种美的享受。

  秋天的协奏曲此起彼伏,风格各异。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就是音乐!它就是我国宋朝号称易安居士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中的词句。李清照早年生活幸福美满。后来,金人入侵,丈夫病故,颠沛流离、愁苦寡欢陪伴了她一生。在孤苦伶仃、百无聊赖之中,作者总是在寻找可以安慰和鼓励的精神寄托。但是,秋天的景色和冷落凄清的氛围笼罩在她的周围,她寻觅到的还是凄然寡欢,惨淡不乐。这种人生的悲伤愁苦不仅反映了动乱时代广大妇女的苦难遭遇,更是作者在残酷的命运中饱受磨难,历经沧桑的忧患心境的真实写照。一个辉映历史长河的优秀作家,并不仅仅只有消极绝望的情绪表达,她更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世人、给自己强有力的支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不象一个孤苦寡妇在秋天发出的羸弱的声音,它更象滚滚的雷鸣响过了夏天,响到了秋天,在人们的耳边振聋发聩,经久不息。是啊,人活着就要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做一个人中豪杰;死也要死得其所,悲壮激烈,做一个鬼中的英雄!这就是李清照在秋天给人们的心胸留下的万丈豪情。

  秋天万里稻谷香,硕果压枝头。我们还是回到精神的历史长河里去巡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来赣江河畔听一听王勃的《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649-676),初唐著名文学家。性格孤傲,志存高远。可是他得罪了唐高宗,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文因此流露出愤懑忧郁的心情。他年仅二十八岁就溺水身亡。在《滕王阁序》里,作者将秋天的景致和人们的心境展露得一览无遗。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落霞、孤雁、秋水、长天连成一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并俱全。苍天高远,大地辽阔,宇宙无穷无尽;欢乐远去,悲哀而至,命运早已注定。安贫知命是君子之所为。老当益壮,白首之时,心志更加高远;艰难困苦,穷愁潦倒,斗志更加坚定​。一章《滕王阁序》把王勃心旷神怡,年少气盛,怀才不遇而又纠结郁闷的心境宣泄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仿佛活灵活现,身临其境,欲闻其声,欲见其人。

  我们游过了滕王阁,再来洞庭湖。“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夏初秋的洞庭湖景致别有一番风韵。泛舟洞庭湖,临近岳阳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此情此景,有的人想的是背井离乡,忧谗畏讥,思想感情跳不出个人的小圈子,看到的只有满目的萧瑟景象,心中充满感伤悲痛。还有的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们的看到的是金色的秋天,鱼夫们的歌声和唱和;开阔的视野,博大的心胸,愉快的心情;个人的得失荣辱置之脑后,把酒临风,无尽的喜悦跃上心头。这是公元1044年范仲淹谪居被贬,在《岳阳楼记》中披露的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宏阔的气势,远大的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心胸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迁客骚人”。可是,就是在今天,有多少人为了一己之私,中饱私囊,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有多少人成为物欲的奴才,背信弃义,不择手段,横征暴敛。又有多少政府官员能做到能上能下,为官一方,为民殚精竭虑,排忧解难;又有多少人身处逆境,愿意放下自己的得失荣辱去忧国忧民?又有多少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当做自己的悲喜,自己的快乐?千百年来,人们把范仲淹敬仰;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做座右铭,鞭策自己。仰慕者有之,实践者难!

  秋天有秋天的悲愁,收获,还有欢歌。请听一听中国现代诗人郭小川的《秋歌》(1962年9月29日)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啊,秋云、秋水、秋天的明月,

  哪一样不曾印上我们的心血!

  啊,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

  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

  在这诗意浓浓的秋天里,让人们尽情去享受秋高气爽的欢乐​,无忧无虑地去领受硕果累累的喜悦吧!

  在人类精神的历史长河,有关秋天的思想感慨难以倾诉,有关描写秋天的华章​不计其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国宋代词人欧阳修的《秋声赋》把萧杀的秋境、惆怅感伤的情调描写的细致入微;中国新文化的代表鲁迅的散文力作《秋夜》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势力的抗争和愤怒,对革命者的崇敬和赞美。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拉马丁的代表作《秋》叙述了即将告别人世的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种种慨叹。而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借助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秋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景色?我们随着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来到海阔天高的古幽燕——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1954年夏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了一千七百多年。1954年应该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还未结束,中国正处于百废待举​,中国的建设如火如荼之季。中国领导集体在北戴河开会,共商建设国家大计。此时此刻,毛泽东抚今追昔,写下了千古诗词《浪淘沙·北戴河》。白浪滔天的大海,正在秋雨中飘泊的渔船,多么壮观而又激动人心的景色!一千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地上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挥马杨鞭而只知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魏武曹操,曾经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中国历史浩浩荡荡,萧瑟秋风天地悠悠。此时却换了人间,又是一番天地。中国人民革命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无数先烈前赴后继地英勇奋斗,推翻一个动荡落后,满目疮痍,任人欺凌的旧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做了新中国的主人。毛泽东 面对白浪滔天的大海,萧瑟不绝的秋风,心潮激动,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豪情万丈,感人肺腑的《浪淘沙·北戴河》。这无疑为人们在诗意浓浓的秋天的感怀中又增添了一首不朽的篇章。

  秋天的明月,秋天的白云,秋天的风雨;诗意浓浓的思绪编织了激动人心的秋天。只有热爱生活,辛勤耕耘的人们才能感悟秋天,在秋天收获。有催人泪下的播种,才有仰天狂欢的收获。你只要不辜负生活,生活决不会亏待你。

  《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谨以此句,寄语秋天。

  2015.秋天

标签: 描写秋天的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