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过后是宋词

诗句网 184 0

来到异地,中文书少得很。但不知怎的,却异常想看中文书,搜遍了当地图书馆,也只有几本当代小说。剩下的就是隔壁朋友的几本了,其中就有宋词。

  我对宋词的爱好要比小说大一些,这也许是受唐诗的影响。我曾有一段时间对唐诗兴趣特别高,李白豪放的七言歌行、杜甫沉郁却铿锵有力的《诸将》,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诗人,在我脑中都挥之不去。宋词相比之下接触得少,勉强看过一点的是疆村居士编的一本《宋词三百首》,因为没有注释,就只是草草一翻,但印象最深的确是疆村居士写的序言,谈性灵,格致,神理等等,令人眼前一亮。古人作序,常常在不经意间露出自己的声色形貌,读之恍然如亲聆其语,令人感到亲切。

  朋友的那两本宋词一本是龙渝生编的《唐宋名家词释》,一本是插图本《宋词三百首新编》,前者是上古出的,能遇到很是难得,里面把各个词评家对词人的评价都原文收录进去,所以不仅词好看,词评也很好看。插图本的《宋词三百首新编》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每一小段编者加的感悟也很有特色。

  我对宋词的兴趣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这两本书作用不小,隔壁的朋友又好谈宋词,尤喜豪放派,谈起苏、辛来慷慨激昂,对他们佩服得不得了,还朗郎背诵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那气势好象他自己就要飞起来似的。还有周汝昌、叶嘉莹,以及中央电台的在线诗词赏析对我的影响也不小。

  词,又称长短句,最擅长言情,动人的地方也在这里,再加上琅琅上口,就不能不吸引人。不管是闺怨,还是伤春,或是离情别绪,常常令人一唱三叹,仿佛自己就是词里的主人公似的,那种思绪感触在心底悄悄滋长。每一首小词,或者象是一个景致的盆景,或象截取一段故事的画面,都状难写之景、难抒之情,如在目前。但我以为,最好的要算那些幽怨的小词,它们好象潺潺的流水,很细,又很长,然而清丽,幽曲,这些绝不在词的表面上看到,却在每一个字的下面流动。

  我曾经背了好几首,并总结了那些婉约词常描写的景物。比如月桥,花院,柳絮。总结完了,单看那些词语,就不知又联想起多少其中的意绪。它们是真挚的,许多与爱情有关,它们又是自然的,许多场景被词人偶然遇到,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于是就流下了一首首的佳作。不论是张先的那首“中庭月色正清明”,还是司马光的“深院月斜人静”,都让人百读不厌。难以描摹情状的情感,就这样被定格在一首词中,一下子就传了千古。它们不是靠道理的确证,而是靠情感的真挚来打动人。起承转合,我不知演唱起来是什么味道,不过我不得不说,诗歌是要逊色许多的。

  这其中,词特别擅长表现一种怅惘、失落的情感,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但这情感,又常被一些美好的事物点缀着,这就特别具有其中的魅力。因为大凡到手的东西,就不再珍惜。而没有到手的,就会百般思念,物我都著上有我之境,又率以赤子之心,眼中风月便非寻常,亭台树木便显岑寂,何以酬答这美好,寄托这情思呢?就添一首词吧,将这情感抒发,也将这美好定格。于是词章便于是开始稍许显示它的魅力。这种幽怨,为审美奠定了虚静的氛围,为词章的叙展提供了不断的动力,美好事物的点缀又为作者提供了心理补偿。“实事不遂,遂生虚想。”于是真正的美,就在这距离感的拉开中诞生了,照耀了词章的全篇。

  今天,此夜,手头已经没有了这两本书,然而吟诵其中的词句,却发现其中重新焕发的魅力。这种情思似乎穿越了千古,只待吟诵,便重新显现。我知道,时光那头,曾经有个词人在此夜失意过,然而失意,却使他留下了动人的词阕。这正如河蚌的珍珠,珍贵的留存,成为世间的罕物。

标签: 宋词三百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