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16年前的青年节日记,发现那时的自己,有点憨

诗句网 243 0

  没事翻日记,看到16年前的今天写的一篇。

  第一二段很搞笑。

  今天五四青年节,给LX打了电话,响了一下,就挂了。家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便说,让她打过来。果然来了。

  祝她青年节快乐——妇女节那天给她打电话,她说不好,要青年节打,她现在很不错。

  LX是初中好友,当时在外打工,所以,才会想着妇女节给她打电话,不过,她纠正了我,我还是青年啊。因此,才又有了青年节的电话。

  那时,我没手机,大概她也没有,是往她宿舍打的吧?

  再往下看,可知,那天跟SY在ZT家边晒太阳边吃花生边看相片边聊天。

  晒太阳?

  看来,16年前的天气,似乎没有现在热?今天我们这,可是闷热得很啊,30多度呢。

  看到最后一段,又笑了,自己那时好憨逼啊。

  路上,唱着《大国民》,说着郑智化,她们把我送到了叉路口。我说,SY,别忘了磁带——她有化哥的,岂不天助?分别时,她们说拜拜,我迟疑了一下,说再见——她们笑了。

  翻开16年前的青年节日记,发现那时的自己,有点憨

  那时特迷郑智化,到处买他的磁带。从ZT家回来,在街上店里找磁带时,碰到SY一个朋友,她也好诗,也听郑智化,所以,才请SY帮我借。

  这些都好懂,朋友们肯定看不懂,为何她们说拜拜的时候,我会迟疑一下……

  因为当时的我啊,简直是个纯正中华文化传承人。

  我连拜拜这个外来词都不愿用啊。

  我之所以迟疑,大概本是想向她们说教——从初中起,我就经常这么做,几个好朋友都烦得我要命,直接提出,你别这么老古板好不好——所以,迟疑了一下,忍住没说教,而是用了再见,以突出和她们的不同。

  而她们的笑,则是心照不宣式的。

  此时的我,已是大二下学期了,尽管常去图书馆,却也没看几本书,思维还套在初中高中的教科书里,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说拜拜的同学,都是有点洋化思想的,要不是从小玩到大,我才不愿跟他们做朋友呢……

  又过了几年我才知道,从清朝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青年才俊们,就已开始学贯中西,留学生们,早就大批出国,先往欧美,再往日本,哪里能求到新知,就往哪里去。

  后来清朝亡了,但留洋风气仍在,几十年间,造就了一大批能东能西,能洋能汉的人才。

  新思想冲击着旧礼教,《新青年》猛打猛冲,却也不过是当时难以计数的青年杂志之一罢了。

  那时青年的头脑里,有着各种奇思妙想,有着各种前沿知识,五四的一代,或许正契合了战国的百家争鸣。

  也许那时的人不会想到,85年后,还会有青年,如此守旧,连拜拜都不愿说。

  好在,十几年过去,我的木脑壳也基本开窍了,知道,各种思想不过是工具,包容揉和,求同存异,谁也别把自己所知的那点玩意儿当成绝对真理向他人说教,才是进步之源,才能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大国民歌词)

标签: 节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