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春夜读杜甫诗集有感

诗句网 145 0

   ——写在司考路上

   春夜,窗外下着小雨。悉悉唰唰的雨声,能让人感觉到窗外花草树木的酣畅淋漓。

   忙了一整天,又刚刚复习完合同法、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做完了配套练习,感觉收获不少。洗完脚静静的躺在床上,心情很放松。随手拿起了床头的那本《杜甫选集》,悠闲的咀嚼起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是诗人旅居成都时作。可以想象到当时作者所处的情景:春夜的一场小雨,在浣花溪畔的草堂中,诗人秉烛夜读,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雨声,思绪千丝万屡。清晨早起,推开门窗,空气清新,花香扑鼻。再看枝头的花儿,刚刚被雨水洗过,湿漉漉的,显得格外鲜嫩娇艳。在这样的季节在这样的夜晚,在离诗人所居草堂不远的地方,读着诗人的诗,觉得离诗人很近很近。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为逃避战乱,杜甫辗转漂泊,经历了逃难、陷贼等等苦难,最后进入了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结成草堂定居,直到765年才离开成都。当时杜甫穷困窘迫,一家人常常为生计和疾病困扰,“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然而,即使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杜甫依然是乐观豪放的“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叙述了一场大雨卷走了屋上茅草,又下起了大雨,顽皮小孩偷走了屋上茅草,布衾冰凉,儿子把被里子蹬破了,长夜无法入眠。诗人的描述诙谐戏,带有自嘲意味。可见,诗人对自己的遭遇并不在意和埋怨。此时诗人想到的是动荡的时局下许多跟他一样的穷困百姓,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呐喊。杜甫在成都期间内心是充满忧愁的,但他忧的是国家和黎民百姓。在《石笋行》中,杜甫以石笋比喻蒙蔽圣上的小人,祸乱朝纲,并希望“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杜甫心系国家百姓,忘记了自身处境。常人不能象他那样以国家苍生为念,但可以学习他对待困境的乐观心态。在司考的道路上,也常常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我们是否能够乐观对待呢?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应该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光明的,有意义的,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任何的挫折我们都能克服。诗人在这样窘困的情况下上一怎样在异乡成都度过五年的,又是什么让他始终这样乐观豁达呢?

   诗人自到成都,草堂建成以后(《堂成》),日常主要生活是农耕劳作(《为农》),寻访名川古迹(《蜀相》、《石笋行》、《石犀行》),接待宾客(《客至》、《宾至》、《赠花卿》)赏春光美景(《春夜喜雨》、《绝句漫兴九首》等)。可以看得出他的生活是多姿多才多彩的。诗人虽然生活窘困,然而却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从闲情逸致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当然,诗人时刻都在关注着国家局势和人民疾苦,并“以时事入诗”,诗人经常在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并阐发自己的看法,为天下百姓呐喊疾呼。自云”诗是吾家事”,“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诗人勇敢的面对困境并始终乐观豁达的动力和源泉就是:伟大的思想情操、理想信念,生活中一颗平淡如水的心。

   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应该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选择了司考,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是我的理想,通过2005年司法考试是我的信念。几个月时间的复习,既漫长又短暂。在繁篇浩帙的法律法规中我用心去理解和记忆,在厚厚的辅导教材中我体会法律语言的精妙、法理的深邃和法律逻辑的严密,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我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以及法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这一点一滴,都使我从中感受到了乐趣。每当有了新的收获,每当看到自己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为自己感到欣喜。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想等到得知通过司考那天,我也会像杜甫得知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一样欢喜若狂的,一定要痛饮一番!

   想到这里,思绪变得豁然舒畅,一天的困倦疲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了灯,很快进入了梦乡。

   2005年4月14日深夜1:56 星期四

标签: 杜甫的绝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