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未解之迷(之二)

诗句网 127 0

  第二节: 天际大江流

  我们再看“海上明月共潮生”与“斜月沉沉藏海雾”这两句诗。这里面暗藏一个玄机,它将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迷宫的大门。说来也很简单,只是人们往往不习惯往深处想。这个玄机一说出来,您一定是会心地一笑。请看:不论诗人有没有看到大海,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他一定:看到了月亮是从水里面“生”出来的;最后也是沉到水里面去的。换句话说:不论是往东看,还是向西看,他都看到了:水天相接的天际线!

  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光滑的大圆,我们眼睛是这个圆外的一点,如果这个点与圆的距离是两米,那么,经计算,我们人眼就能看到十公里之外的天际线。那么,我们的主人公至少能看多远呢?这取决于他想要看到两边的天际线,至少需要站多高?比如,这个“芳甸”长满了花草,它的四周江边也一定长满了芦苇之类的植物。远远近近也一定长着野生的树木。“月照花林皆是霰”,就说明有树也有林。由此可知:张若虚要想要能同时看到东西两边的天际线,那他的视线就必然要远高过所有树的林(这样,他的视线才能越过树林)。可见,他看到的天际线远超过十公里。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脍炙人口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是,李白也只看到一边的天际线,而我们的主人公看到的是两边的天际线。其实,李白尽管是在黄鹤楼上,他也没有张若虚所处的位置高(后述)。

  下面要说到“江流宛转绕芳甸”这句诗。这里先说

  一,什么是“江流”?

  江流不等于江水。人们最容易观察的是小溪流。我们可以跟着它走,看着它在山间或草地上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河流”呢?如果我们只是站在河边,只看到面前的一片水面,连河对面都没看到,那我们就能说,看到的是河流(而不是湖)吗?显然,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河的对岸,看到了一节的河段,那时,我们才能说:看到的是一条河流。当然,想看到蜿蜒曲折的河流,就没有溪流那样的容易了,至少,你得站到一个很高的地方才可以。

  同样的道理,诗人在诗中说,他看到的是“江流”?是多大的江流呢?他从远高于树梢的地方看到:它从东边天际线一直到西边天际线,这样一个大“江流”!

  还不仅如此,诗人还看到这样一个大“江流”,在他的面前,“宛转”地“绕”了一个弯,一个平滑的,大大的弧形弯,这个“弯”或弧形里面,就是所谓的大“芳甸”。

  真是这样吗?请接着往下看:

标签: 张若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