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最著名的诗,28字写尽宫女的凄怨,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诗句网 120 0

刘方平,洛阳人,唐朝玄宗天宝年间诗人,一生未入仕途,他的诗以乡思、闺情为主。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当中,刘方平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些巨星耀眼,但也留下很多艺术性较高的名篇,如这首《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夜深了,月亮斜照,庭院朦朦胧胧露出一半;天上的北斗和南斗都已经西斜;后两句是诗人的所闻所感,今天晚上,气候变得温暖,蛰虫的鸣叫声穿透窗纱,传到屋内,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这首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朦胧、优美、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初春月夜,深受后世的好评。如今经常被编入各个版本的中小学教材中。

刘方平最著名的诗,28字写尽宫女的凄怨,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第1张图片-诗句网

刘方平最著名的是七言绝句《春怨》,仅仅28字,便写尽深宫女子的凄怨,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下面老杨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春怨【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诗歌大意:纱窗外的阳光徐徐落下,黄昏渐渐来临;一个人独处金屋,脸上的泪痕无人看见。庭院寂寞空旷,春天就要离去;踩着满地的梨花,她默默地关闭上了院门。

刘方平最著名的诗,28字写尽宫女的凄怨,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第2张图片-诗句网

诗歌开头便描绘了一幅昏暗、沉闷、空寂的画面。“纱窗日落渐黄昏”,纱窗外,太阳逐渐落下,屋内的光线暗淡。美学大师宗白华说:“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宫女处在这样一个局促的环境中,唯一能带给他的希望的便是透过纱窗射进屋内的丝丝缕缕的阳光。可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渐黄昏”也暗示了美人迟暮的悲哀。

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极言宫女的孤寂。“金屋”这个典故,出自魏晋志怪小说《汉武故事》,讲的是汉武帝刘彻四岁的时候,他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问刘彻愿不愿意娶她的女儿陈阿娇为妻,刘彻就说:“如果能得到阿娇,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里表明女主人是曾经得到过宠幸的宫女。可如今人老珠黄,一个人孤单地住在这金屋中,天色一晚,倍觉凄凉,心中的悲愁只能通过眼泪表现出来,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呢?这一句,刻画了一个在昏暗、狭窄、与外世隔绝的金屋中倍受冷落、满是哀怨的宫女形象,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刘方平最著名的诗,28字写尽宫女的凄怨,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第3张图片-诗句网

“寂寞空庭春欲晚”,第三句把视角从金屋内延伸到整个院子,纱窗内环境昏暗,宫女形单影只,那么,看看庭院中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能消除哀愁的东西,可是,春天就到尽头了,放眼望去,庭院空空,一片寂寞,只能令人更添惆怅。第一句写一天中的时间之晚,这一句则写的是季节之晚,同时象征宫女青春已逝,容颜已老。

最后一句“梨花满地不开门”,承接上句,描写了晚春的景物,庭院空寂,在昏暗中,陪伴宫女的就只有满地雪白的梨花了。宫女的命运又何曾不像梨花呢?当青春逝去,她最终的归宿就和它们一样,再得不到宠幸,再没有什么欢乐,这一生将在无穷的寂寞凄清中度过。于是,宫女黯然无语,在满怀愁怨中走出金屋,无可奈何地把院门关上。院门,是皇上临幸的必经之路,象征着希望,院门关锁,希望也就破灭了。

刘方平最著名的诗,28字写尽宫女的凄怨,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第4张图片-诗句网

据史料记载,刘方平除了擅长写诗,还善于画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这首宫怨诗,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空灵、朦胧的意境。他描绘了一幅晚春闺怨图,整体色调灰暗,然而又有白色梨花和绿色纱窗作为点缀;既有空寂庭院的的整体布局,又有宫女泪痕的特写。《唐人绝句精华》评价说:“诗人用心之细、体情之切,俱非易到”,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8字,却写尽了宫女无穷的凄怨,特别是“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两句,成为千古吟诵的名句。

标签: 刘方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