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

诗句网 100 0

文 / 刘静(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

从小学到大学,除了唐诗和语文课本里为数不多的现当代诗歌,诗歌离我们的生活好像有点远。三十多年前读大学时,我在学长宿舍看到两本印着“内部交流”的《新诗潮诗集》,一颗年轻的心被撩动。记得第一首诗便是北岛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一个懵懂少年混沌的精神世界。于是,一个离诗歌很远的毛头小子开始读诗。北岛、舒婷、江河、芒克、顾城、杨炼、食指、多多……青春的岁月,就这样被诗歌而感动。

再一次被诗歌感动

三十多年过去,当年背过的诗句依然清晰。2020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编辑王晓老师找到我,说有一本烈士诗集要出版,作者是一名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希望我来承担该书的装帧设计工作。2021年适逢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该诗集作为人文社主题出版的重点项目之一,需要在2021年7月前出版。我们从小到大在课本和文学作品中读到的革命烈士的诗并不少,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陈然烈士的诗《我的自白书》、镌刻在渣滓洞集中营牢房墙壁上叶挺将军的《囚歌》……这些诗歌几乎伴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将要出版的诗集模样,红色的基调,昂扬的风格,这些都是能够触发我们红色记忆的典型视觉形象,可能也是烈士诗抄在普通人心目中的一个标准印象。

拿到诗稿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已经退色的墨绿色布面硬壳夹子,斑驳残破,夹子里是几本大小不等的笔记本、油印件和一张折叠完好的土布质地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毕业证书”……看到这些,我觉得时间好像穿越了。这些写满文字的本子似乎还带着写字人的体温,我好像看到年轻的士兵把小小的笔记本揣在口袋里,在行军途中拿出来写、在战斗间隙里拿出来写、在思念家乡母亲时拿出来写……上面的字迹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墨水写成。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1张图片-诗句网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2张图片-诗句网

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落款,从十八岁离开的湖南老家,到奔赴抗战的延河边,从学习工作的晋察冀根据地,到英勇献身的拒马河边,内容有家信、诗歌、散文、歌曲、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甚至还有日常开销的记录,这是一个人六年的生活记录,也是一个有血有肉、能让人感受生命脉搏的青年六年人生的全方位记录。我开始觉得这本诗集的设计不应该是印象中概念化的烈士诗集,应该是另外有它自己独特的一种面貌。

于是,我开始仔细阅读笔记本和诗稿的内容,同时在网上查找与作者相关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去熟悉他、了解他,希望找出其独有的符号特征。“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毕业证书”上记载着这位青年的名字——吴盛辉,他在写作诗歌时署名陈辉。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3张图片-诗句网

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十八岁的陈辉从家乡奔赴延安前就写下了“……牺牲了工作牺牲了学业有什么关系?为了民族的独立,大众的解放,我愿意付出所有的代价,甚至这颗年轻的头颅。走吧!暴风雨中的海燕样勇敢地向前飞去吧!”在陈辉早期的文字中就已经流淌出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在他后期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来,如《献诗——为伊甸园而歌》中写道:

我的晋察冀呵

你的简陋的田园

你的质朴的农村

你的燃着战火的土地

它比天上的伊甸园

还要美丽

呵,你——

我们的新的伊甸园呀

我为你高亢地歌唱

同时,他的诗也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为祖国而歌》一诗。

在他的诗里,我们更是看到了他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辉。1942年2月,他写下了一首《一个日本兵》,这首诗读来令人动容,这种人性的光辉放在当下,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4张图片-诗句网

他在诗中写枪、写战斗,写村庄也写平原,他写白云写星空,写故乡也写东庄;他写姑娘、写母亲,写兄弟也写日本兵,他写吹箫的写卖糕的,也写宋庆福。他的诗,昂扬时不做作,质朴时不粗糙,读他的每一首诗,心里都会有同样的情愫在和他的诗共鸣,都好似能抚摸到他悸动的脉搏。1944年,陈辉战死时,年仅二十四岁。从十七八岁开始创作,短短六七年时间,为我们留下了一万多行诗歌的文字。我是一名设计师,想找到一种最适合的形态来诠释这本穿越战火硝烟摆在我们面前的诗集,并将这种震撼和感动传递给读者。

还原原貌,才是最契合的风格

几个月时间,我一直没有动笔,反复尝试着去寻找陈辉诗歌感动我的到底是什么?风格如此丰富的一本诗集,选取任何一个维度来设计,都是对他诗歌整体风格的误读。于是,我又一遍一遍翻阅这些遗稿,回想第一次看到烈士遗稿时令我窒息的感觉源于什么?是遗稿质朴的气息、硝烟的味道、时间的痕迹和文字的温度吗?找到这个答案,再进行设计也就简单了。整本诗集的设计风格尽可能地还原陈辉诗稿的面貌,那才是真实的最符合这本诗集的风格。由此我们从烈士遗稿中选取了多张比较清晰的手稿原件,以四色印刷做插页插在印刷文本之间,让读者可以对照手稿去体味作者用笔的轻重和情感的节奏,甚至在涂改过的原稿上,跟随陈辉去斟酌每一个词和字。为了还原诗集的历史既视感,我们将原稿上一块墨水洇湿了的墨迹用印刷技术还原在成品书的上端,同时将遗稿“平原小唱”隔页上,岁月留下的斑斑锈渍移植到书的内页上。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5张图片-诗句网

几乎每一本图书都会印上作者照片。很遗憾,我们没能找到确定的陈辉照片,所以在诗集原本应该放置作者像的地方,编辑写了这样一段话:“由于没有找到可确定的作者遗像,这里遗憾空缺。”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6张图片-诗句网

最关键的是书籍封面,原本计划使用和包裹烈士遗稿同样的绿色粗布烫印上作者自己的手写签名,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原生态手稿的视觉效果。但遗憾的是,因为布制材料在印刷工艺上的限制,没能在后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出书周期临近,最终我们选择了一种本白色的麻布作为封面,将作者名用红色漆片烫印在粗粝的麻布上,同时将书口打毛,营造一种平实朴素的气质,于是便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本《陈辉诗选》。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7张图片-诗句网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8张图片-诗句网

《陈辉诗选》陈辉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

79.00元

梳理自己在设计这本烈士诗集过程中,被这位青年诗人人格和才华感动的心路历程,我也再一次明确,文学图书视觉设计应该遵循的核心理念——源于文本。好的文本是文学书籍设计的根本,拥抱文本,才能激发出更强创造力和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我是一名设计师,做了一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第9张图片-诗句网

标签: 北岛诗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