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国风·唐风·葛生》有感

诗句网 767 0

  清明节一大早,我想起了我曾经读过的《诗经》中的一首诗《葛生》。

  我翻开书,找到了这首诗。

  我想在清明节这个追思先人,悼念英雄和逝者的日子里,读这首诗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记得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诗经》中的诗描写先秦时代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经》描写的生活有的到现在还重复着,可以说,《诗经》一直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因此,现代人们的喜怒哀乐都能够在《诗经》中找到对应的诗篇。

  当你看到这些诗篇,我眼前一亮:哇!祖先也和我们一样,我们和祖先有有同样的感情。

  此时,你就可以借助《诗经》中的诗篇,抒发你的感情了。

  《葛生》就是这样的诗篇:

  国风·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翻译过来就是:

  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读《诗经·国风·唐风·葛生》有感-第1张图片-诗句网


  诗中的“予美亡此”,如果你追思的是逝去的父母,你可以将“予美”理解为“我的父母”。

  如果是追思的是你的爱人,你可以将“予美”理解为“我的爱人”。

  如果追思的是你的爷爷奶奶和兄弟姐妹,你可以将“予美”理解为“我的爷爷奶奶和兄弟姐妹”。

  如果追思的是抗疫中牺牲的英雄,你可以将“予美”理解为“我心中的英雄”。

  如此等等。

  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到这首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就成为你表达情感的“躯壳”。

  它没有固定的内容,固定的形式,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私货”装到这个躯壳里。

  诗的文本的含义是不同的,每个读者都有自己所认为的含义。

  这就是接受美学!


  法律也是如此,所有的法律人都学的一样的法律文本。

  但是,在面对具体个案的时候,他们理解的为何那么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他们虽然面对的是同样的法律文本,但是,他们各自“心怀鬼胎”,他们内心的想的完全不同。

  于是,他们为此争论不休!

  同样的案件,不同的法官做出不同的判决。

  美国现实主义法律大师卢埃林认为法律是不明确的,只有在面对个案的时候,它的含义才是明确的。

  这种不明确,因为人而不同,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就是因为法律的含义不明确,因此同一个案件的处理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对同样的一个案件,你发现这样处理,还是那样处理,都没有问题。

  比如,某个行为是构成敲诈勒索罪还是构成抢劫罪或者寻衅滋事罪?

  你认为哪个合适就用哪一个,都是对的。

  美国最高法院一个法官在判决疑难案件的时候,运用投币的办法决定案件的判决结果,令人惊奇的是,当事人认罪复服罚,很少上诉。

  扯远了。

  现在,我们读这首诗追思英雄,追思逝者!

  让他们在天堂安息!


标签: 诗经 国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