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中国诗歌真的衰落了吗

诗句网 166 0

  中国诗歌真的衰落了吗

  张敏洁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古典诗歌,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却几乎找不到一首像样的诗歌,面对日渐衰微的中国当代诗歌,我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早在三干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创作了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诗经》从内容形式、思想倾向、抒情特点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历代文学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我国历代进步文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几乎和《诗经》同时出现的另一个诗歌流派的代表是屈原和他创作的楚辞,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创作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

   秦汉以后,中国诗歌从未停止她发展的脚步,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唐代留下的诗歌多达5万首,参与作者则有3千多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强大而具有恢宏气度的唐代社会,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也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开放性。一方面,唐帝国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国,它的文化通过大量涌人的各国使者、留学生、商人传播到境外,并且在中国周边形成一个更大的汉文化圈;另一方面,唐人也通过这些外来者,通过本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远出取经的高僧,大量吸收了异域的文化。

   大唐帝国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些特别。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中儒学衰弱、多种思想并存,这种局面不是短时期可以改变的;另一方面,唐代社会的政治、民族文化等总体上都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唐代的思想界就显得较为自由活泼。

   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各种文化的交融汇合,统治阶层组成的多元化,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以及在最受社会重视的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的考试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力的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结下累累硕果,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诗歌创作在唐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时代特征。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是集六朝诗歌之大成而翻新出奇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激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旋律,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杜甫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最富有创造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以为人典则,他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和善于创造开启了后代众多诗家诗派。

   文弱的赵宋王朝国力衰微、危机四伏,但文化却异常发达,两宋时期文学的主流是宋词,宋朝诗人处在夹缝之中求生存,宋诗再也没有达到唐诗那样的高峰,陆游是整个宋代保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中始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广泛的尊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的前半期是属于古代,而后半期则属于近代,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出现在前期和中期,在这一相对连贯的历史阶段中,中国古代曾经出现了各种文学样式都有许多创作,都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这是其它时代所没有的特点。龚自珍是清朝前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兼诗人,他激烈的追求个性解放,坚定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这种傲岸的精神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的激越追求,是支撑他诗文创作的内在骨架,也是使后来的改革志士感到震撼的重要因素。龚自珍的创作,既有狂傲的个性、自由的精神,又有深刻的思想和对国家与民族前途的热情,这对于随后的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的文人产生了—股强大的吸引力。他的诗以其先进的思想,别开生面创作形式,真正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他的诗歌发出竭力挣脱封建专制压迫,希望个性获得自由发展的呼声,他畅言“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壬揆之际胎观第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诗歌以一-种高傲和尖锐的个性精神抗击社会的沉闷与压抑,乃是中国社会本身所积蕴的变革力量的产物,也是元明以来的进步文化向现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清朝后期因为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跳跃式的前进。传统的文学形式开始发生变革,特别是在诗文方面,旧的形式囚小迫应生活变化的要求而遭到厌弃,新的形式却尚未来得及出现,许多带有变革意义的尝试,在促进新旧文学交替的意义上有其历史的价值。以黄遵宪为代表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派诗”应远而生,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杂感》)所作大量引进新名词,反映新的文化知识,描绘中国以外的风土人情,大大改变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紧接着粱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这种“革命”的理想是古人之风格来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与人生精神——包括对西洋文化精神的吸纳。

   五四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以及艾青、臧克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诗坛上举足轻重,贡献很大,其他如新月派中的闻—多、徐志摩,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及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也独具特色。追随他们的诗人中,像冯文炳(废名),何其芳、卞之琳等,四十年代的九叶派诗人,如辛笛、陈敬容等。现代自由诗歌以他特有的魅力至今仍影响着当代诗歌的创作,然而解放后的二十多年里因为众所周知的政冶原因诗歌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但贺敬之、郭小川、公刘等诗人却仍然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令人耳目一新。

   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动荡而又激烈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一批诗坛新人迅速崛起,雷抒雁、张学梦、叶文福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取材上的政治性,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迫近,具有政治色彩的激情的渲泄,奔放炽热的诗风,是他们共同的总体风格特征,另—些诗人,更重视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通过对“自我”的情感,心理内容的表现,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如舒婷、北岛、顾城、傅天琳等,他们仍创作的朦胧诗在当时红极—时,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期。

  就在朦胧诗走到尽头时,汪国真直白浅显易于歌唱的诗歌一扫朦胧诗诲涩难懂的风格,很快为当时的青少年所喜爱和接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一度形成“汪国真热”,然而也正是自”汪国真”热后,中国大陆再也没有形成全国性的诗歌高潮,无论是那些标榜意识流的先锋诗歌,还是那些沉浸在“自我”情怀中的所谓的抒情诗,都不能让沉寂的诗坛产生—点活力,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诗人怎么了,我们的诗歌生么了?

   有人说,现在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了,然而,只要我们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便可看到很多诗一样的东西,不客气的说这只是一些文字垃圾,毫无意境可言,可是几乎每天都会有诸如“有奖征文”这样的文学活动推出,似乎我们的诗歌不是衰退了,而是更加繁荣了。

   但是找却悲哀的发现那些曾经红极—时、让众多文学爱好者顶礼膜拜的纯文学杂志在一天天减少,保存下来的也仅仅是勉强维持现状,根本谈不上发展,而更加可悲的是如今写诗的人比读诗的还要多。再看看现在的诗歌,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歌词,可我们的诗人都仍然沉浸在虚拟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每每看到这些苍白无力的诗歌时,我总是在想,是我们诗歌疏远了人民(或读者),还是人们不再需要诗歌了。抒写个人的“小我”,小情感,小忧伤,无论艺术形式多精巧,都不具备强大的震撼力,也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声音,我们的诗人是值得同情的,他们还不清楚忘却使命意味着什么,但所引发的结果已经使他们开始紧张和不安了。

  处在世纪之交这样—个特殊的时代,面对诗歌的不断衰退,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当今的时代确实需要诗歌,需要优秀的诗人再吟唱《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致橡树》、《不跪的中国人》。我们的生活更需要震聋发聩的呼声。没有诗人,我们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感都将蒙上厚厚的尘埃。尽管目前诗坛上暮岚迷离,多有苍白的阴郁之色,但我们仍然——往情深的盼望着诗歌的复兴时刻,无论等多久!

标签: 朝代诗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