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君子成人之美——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转载)

诗句网 163 0

  胡晓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国诗学之精神》(1991)《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1993)《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1994)《诗与文化心灵》(2006)等。

   汉语中这个叫“成全”的词语,正如其它活的语言化石一样,其中含有中国文化至为重要的一个精神特点。

   这个词语,来自孔子《论语》中的“君子成人之美”这句儒家经典。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译为:“君子”是有很高德性的人。这样的人,总想着别人的好,尽可能去开发、诱导、鼓励、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这句经典,深切地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传统。

  几个故事

   我们先来讲中国文学中几个小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成人之美”的深层含义,已经成了文学宝库中代代相传的成语:

   先秦哲学家庄子的书里有个故事,说古代有个郢人,长于挥舞斧头,他可以把斧头舞成一阵风。郢人表演的时候,有一个搭档,名字叫质。质的鼻子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石膏粉,郢人一斧头舞下去,可以将石膏粉削去,而不伤到质的鼻子。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寓言。庄子说这个故事,一方面是表彰郢人的高妙技艺,另一方面也是赞美质精妙的配合与一心一意的成全精神。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郢人的高妙技艺,是质开发诱导培育出来的。后来质死了,郢人就再也不能舞斧头了。后人将质作为最好的朋友的代名。宋诗人王安石诗:“便恐世间无妙质,笔端从此罢挥斤”,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美妙的“质”来成全,再美好精彩的创造也会绝迹于世间的。这就是“郢人运斤”的成语故事。

   讲到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朋友,是管仲与鲍叔牙,在汉语中,称最好的朋友为“管鲍之交”。管仲是政治奇才,但是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推荐,他很可能早就被无情地埋没了。因为他的才能与智能,一直是潜藏的,不仅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且还显得很无能的样子。只有鲍叔牙知道他欣赏他。如果不是鲍叔牙的成人之美,一心想着朋友的好,管仲早就被世人抛弃。鲍叔牙之所以能够不抛弃管仲,他知道他的朋友是一块真正的玉,一心努力要帮他完成这块美玉。所以,鲍叔牙不仅帮助了管仲,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不朽的道义:朋友之道的美好与高贵。

   中国古代的戏曲,极富于中国文化的人伦精神。其中重要的戏剧人物,都能懂得“成人之美”的古训。

   《霸王别姬》是一出有名的京剧。四面楚歌的时候,虞姬为什么还有心思为霸王舞剑呢?这是一个谜。虞姬舞剑,非常含蓄,非常美,有一种中国式的悲剧精神,她最后的拔剑自刎身亡,不仅是免得自己成为霸王的累赘,而且也是完成一种生命非常之美,因为楚霸王的生命是一种非常之美,她爱其所爱,拼将自己的生命,化而为最后的流星闪过夜空,这里有一种中国人蕴涵深情厚意的极致的表现,是一种高调的成人之美。

   嫦娥为什么要奔月?这也是中国文学与戏曲的一个美妙的谜。她哪里是我们现代人所想象的,厌倦了人间的生活,想飞到月球上去?中国的神话,是非常人间性的。在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的演出本里,嫦娥之所以要奔月,乃是为了成全她的英雄夫君后羿,是为了代替后羿接受玉皇大帝的惩罚。所以她代替夫君饮下了飞往月宫的毒药,甘愿忍受旷古的寂寞与无边的寒冷,以成全夫君为造福于人间的美好生命。这也是一种伟大的牺牲,这是高调的成人之美。

   但是嫦娥与虞姬,又有一点平常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她们只是妇道人家,只晓得对她们身边的人好,但是她们的成全,不期然地,也成了一种烈士与宗教家之外的神圣与美。千年流传的神话故事背后,是中国文化中从圣哲到普通人都可能具有的“成人之美”的平常心。

标签: 君子成人之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