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

诗句网 539 0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句话出自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其全词为: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很明显,词的上下阕界限清楚,层次感分明,上阙回忆美好的太平时光,下阙描述眼前的情景,可谓是一目了然,所表达的感情也是清晰明白。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第1张图片-诗句网

忆往昔太平岁月。那个时候,和友人一起,在午桥饮酒作诗,豪杰满座,诗词唱和,你来我往,好不惬意。兴致所致,看桥下流水,坐杏花树下,吹笛赏月,直到天亮了也不觉困意。

这种恬淡闲适的日子,在太平盛世随处可见,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是何等的美好。就像我们现在,三五友人一起,对酒当歌,再畅谈人生,互诉衷肠,坐在杏花树下,看桥下碧波里月亮的影子,你吹箫我弹琴,直到天明也不愿意散去。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第2张图片-诗句网

看今朝战乱纷呈。可是,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当下,那上阙所写,是我的前二十余年,如今看来就如黄粱一梦,战火纷飞,已经找不到之前平和的半点影子,自己也常常半夜惊醒,再登高楼看午桥景致,忽然发现,谁也阻挡不了朝代更迭,历史最终也只成为了渔人口里的歌谣,被人唱几句罢了。

正因为经历了这一变迁,诗人才看透了世间事,堪破了红尘,“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是,真是他看开了堪破了吗?如果这样,又怎会回忆太平盛世的美好?不过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而自我的一种安慰罢了。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第3张图片-诗句网

陈与义其人。陈与义是宋朝杰出的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的诗歌近似杜甫的风格,而词,又与苏轼,黄庭坚相若,大气豪放,贴近现实,却又别具风格,明快而自然。

陈与义因生于北宋末年,卒与南宋初年,和李清照一样,历经见证了国家的动荡,所以他的诗词作品中,多有忧国忧民、感慨身世之情,尤其这首《临江仙》,更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标签: 陈与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