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

诗句网 224 0

杜甫与陈与义,不同时代的两个人,都写了同一个题材的诗《伤春》。

也许时空不同,背景不同,但是那种国破之叹,却让两位诗人有了一样的心境。

一、两首《伤春》的时代背景,都是国破之痛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为什么如此称呼他呢?这与他生活的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

都说李白的诗歌里有大半个盛唐,他的锦绣之作中,是长安的繁华,是牡丹的娇艳,也是三峡的辽阔,以及蜀道的苍凉。

而杜甫不同,他的眼里曾经有大唐之盛,也有国破之殇,还有石壕吏的残酷,以及秋风吹我屋上茅的悲伤。

见证了繁华与没落,于是杜甫的诗歌里,多了几许感时伤怀的情节。

《伤春》之作,就是在国破之时,杜甫对春叹息,感伤朝廷之乱。

代宗广德年间二年(公元764年),吐蕃人的铁骑踏入长安,生灵涂炭,代宗逃往陕州,杜甫的心中万分悲痛,长安城昔日的盛景不再,他叹息落泪。

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第1张图片-诗句网

诗圣杜甫

让杜甫想不到的是,相隔了很久,朝代已经更替,北宋的建炎年间,一位叫陈与义的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想到“上都”城中,金兵的狼烟已经烧遍市井街巷,心中悲愤不已,遂写道: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人类的情感总是殊途同归的,在国破之时,都会在今昔对比中,叙述盛世的繁华,对比如今的颓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古往今来在国破家亡之时,诗人们的情感却更加沉郁,乱世的诗歌中,有情感最深处的宣泄。

陈与义的《伤春》实则是借用杜甫的老题目,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前四句,诗歌概括了战争的千钧一发,首联直击朝廷的无能,没有一个良策可以阻止敌人。

如此乱局,生灵涂炭,陈与义愤而书写道,“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春的浓艳景色,已经不能阻挡那漫天的愁思,霜发在国破之时,更添白头。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杜甫、陈与义却一反常态,在春天里感怀伤时。

杜甫目睹城破时的苍凉,把自己所见所闻都细细的诉于笔端。《义门读书记》中这样评价,“言春光虽日浓,天下兵方满,故可伤也”。

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第2张图片-诗句网

我国最早的诗人屈原,浪漫且感情深炙,是第一位把爱国书写进诗句的人。在《九歌·国殇》中,他“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人类的情感,总会在某个时刻重合,屈原、杜甫、陈与义等等,也许他们的思想都是相通的,国破之殇,爱国情怀,于时空对撞,唱出淡淡的哀愁。

二、盛世与乱世,爱国主义诗歌,所表达的情绪千差万别 烈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在《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每一篇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抒发了对于祖国的热爱。比如《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第3张图片-诗句网

诗经

边地怎么能图安居?一个月要为国争取三次胜利,这种饱满的热情,使得对于国家的热爱更加深切。

盛世爱国与乱世爱国,总会是有差距的,盛世的爱国主义精神,总是有无数的热情,甚至可以自由的发挥想象,在沙场之中拜将点兵。

李白“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杨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些初唐、盛唐的诗人,他们笔下的爱国主义诗歌,活泼大气,在字里行间中表达了爱国的情怀,一种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浓厚感情,力透纸背,穿越而来。

但是乱世之情,总会有更复杂的情感,杜甫如此,陈与义也是这样。

“安史之乱”带来的离殇,以及唐王朝的颓败,使得杜甫的情感更加沉郁,与盛世的诗歌不同,此时的爱国情怀,多了一丝丝期盼,也多了一丝丝哀愁。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大唐王朝的繁荣,战乱带来的摧残,使得长安城颓败不堪,而深陷其中的杜甫,更是心急如焚。

诗人的情感,尽书笔端,在微言之中,从《月夜》、《哀王孙》直到《春望》,那种哀愁在笔端荡漾开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的哀叹。

杜甫在长安街头,摇头叹息,可是他不知道,在相距百年后的大宋,有一位叫陈与义的诗人,和他一样,目睹了金兵南侵,生灵涂炭的场景。

建康城在金兵的铁蹄之下,哀嚎不已,战火燃烧在曾经繁华的街巷,高宗南逃,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陈与义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也明确了自己的立场,他坚决主张抗战,他的心,与唐朝站在街头的那个男人——杜甫,是相通的。

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第4张图片-诗句网

南宋地图

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地点,抒发着相同的感受,也撕扯着一样的哀愁。

盛世的人们,总是用无比饱满的热情,把爱国主义的精神书写得激情澎湃,而身处乱世之人,是如此渴望,战火平息,和平对于乱世的诗人,就是心之深处的清泉,只期盼能普润万民。

三、爱国主义诗歌,也是时代的繁荣、衰败的晴雨表 诗歌是什么?是最能反映内心世界的镜子。盛唐时代的诗歌,多半寄情山水,如李白、孟浩然、贺知章等等,他们的诗歌里是盛唐的繁荣,牡丹的娇艳,也是山水的恬静。

他们的诗歌里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如杨炯所写,“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在这些文人士子眼里,开疆拓土才是他们的理想,而对于爱国主义的描写,他们也往往着眼于建功立业,边塞苦寒。这些理想里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第5张图片-诗句网

在盛唐诗中,那浓浓的爱国情怀,激荡着每一位大唐文人的胸怀,也把盛唐的抱负理想,书写得淋漓尽致。

而中晚唐时期,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爱国主义的诗歌,就偏向于忧国忧民,比如杜甫在战火纷飞的长安街头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直到安史之乱后,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白居易的《卖炭翁》把劳动人民的穷困挣扎描写得真实可感。 爱国主义诗歌的情感,隐藏着一个时代的盛衰兴旺。

而宋代似乎更加的先天不足,从澶渊之盟到后来的靖康之耻,似乎爱国主义诗歌,都饱含着浓浓的忧伤,是“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的忧虑,也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壮志未酬。

杜甫、陈与义隔空对唱《伤春》,淡淡的哀愁中,是国破之殇-第6张图片-诗句网

卖炭翁

杜甫与陈与义虽然远隔朝代,但是他们在国破之时,情意相通,都在那个鲜花盛开的春天,唱出了心中的哀伤,他们用《伤春》哀叹时代之殇,也哀叹国之将破、壮志未酬。

标签: 陈与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